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張魯,夏侯淵率朱靈、路招等諸將及羌、胡諸王與曹操會師休亭。
曹軍抵達陳倉后,準備從武都郡進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擋住道路,曹操派朱靈、張郃等將率部進攻并擊敗他們。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朱靈與曹魏(此時尚為王國)公卿共勸魏王曹丕代漢自立、即皇帝位。
魏黃初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正式登基為帝,決定晉封朱靈為鄃侯(縣侯),并增加戶邑。
約黃初三年(222年),朱靈去世,謚號威侯,由其子朱術襲爵。
由于當年九月,曹丕大舉南征東吳,文聘因御賊有功,而戰后升任為后將軍。
故此,筆者大膽推測,朱靈應死于該年早些時候,此處僅作一家之言。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朱靈從祀于魏太祖曹操廟庭。
靈后遂為好將,名亞晃等”的高度評價,但由于《三國演義》的渲染,朱靈被設定為一個非常無用的將軍。
當袁術意欲北上投奔袁紹時,朱靈和路招被任命為劉備的副將,完全作為襯托、只拿回傳國玉璽到許都而丟失軍隊和徐州,差點被曹操所殺。
然而,正史中的朱靈卻完全不是這番景象,相反他還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當得起“名亞徐晃”的高度評價。
據說,曹操常常惱恨朱靈,總想找機會奪其兵權。
他考慮到于禁有威重,便派于禁引數十騎、帶著令書,往朱靈營中奪其軍,朱靈及其部眾居然無人敢動。
從此,曹操就讓朱靈為于禁部下,眾皆震服,這個故事本是用來說明于禁有威重的。
但也可以反過來說明朱靈,在受到如此猜忌和打壓的情況下還能一路立功官封后將軍,可見朱靈確實有能力且有功勞,讓曹操不僅不得殺之更封以高官厚祿才可。
個人揣測,這跟曹操早年隱秘事跡很有關聯,因為曹操早年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從屬于袁紹的。
首先,“鄃城之戰”中朱靈家眷被公孫瓚所殺,也不背叛袁紹,以此可見朱靈對袁氏應該十分忠心。
其次,曹操首次和陶謙沖突是因為二袁爭霸他們分屬兩個陣營,而朱靈一方面是袁紹派來助陣者、更是督軍者。
第三,朱靈在戰后不回袁紹處,多半是袁紹放在曹操身旁的釘子,而并非他十分看好曹操。
最后,作為袁氏舊臣、而且是釘子人物,自然要成為曹操的眼中釘,你看他從192年投奔后一直未有參戰(尤其后面的袁曹之戰)就可知曉。
等到魏文帝時期,為什么曹丕又另眼相看朱靈呢
朱靈當然有功勞,否則也到不了后將軍的高位,但恐怕也是有曹操束之高閣之意,否則以朱靈從未單獨領兵的履歷也到不了這個位置。
朱靈可能在曹丕謀奪繼位人的時候,暗中幫助過他,又在上表要曹丕代漢時得享高位,是以于情于理都得重封其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