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在西征黃祖途中,派出留屯石城的人馬,北上攻打廣陵太守陳登。
雖兵力十倍于陳登,但卻在匡琦城慘敗,被俘被殺者上萬。
十二月,征討完黃祖,孫策親自回取豫章郡,分重兵給年不滿二十的弟弟孫權,讓他先行沿江東下,再次去攻打廣陵郡。
200年正月,孫權率大軍壓境,攻入廣陵。
陳登上次以少勝多,是以奇襲制勝。
如今孫權又是以遠多于廣陵的兵馬來攻,必會吸取教訓,謹慎用兵,陳登不能再保證打贏。
于是派出郡功曹陳矯,前往向曹操求救。
若曹操此時在官渡,陳矯來回所需時間,恐怕是遠水難救近火。
“陳矯早年為避亂,曾在江東一帶居住,當時孫策和袁術都曾禮聘過陳矯,但陳矯都不應命,更決定回到故鄉廣陵郡居住。”
“廣陵太守陳登邀請陳矯出任郡功曹,并吩咐陳矯到許昌去,他指出:”
“許都一帶的文士有一些議論,似乎對我的評價并不甚好,請你到許都走一趟,為我聽聽消息,再回來告訴我。”
“陳矯應命往復一遭后,回來跟陳登說:“聽到附近的言論,都認為您為人頗驕傲自大。”
“說到家門嚴謹,德行俱全者,我最敬重陳元方兩兄弟(陳群的父叔);”
“說到德行清高,如玉般潔白者,我最敬重華子魚(華歆);說到正直有義,嫉惡如仇者,我最敬重趙元達(趙昱);”
“說到博聞強記,才華橫逸者,我最敬重孔文舉(孔融);說到英雄杰出,有王霸之略者,我最敬重劉玄德(劉備)。”
“我如此尊敬他人,又怎會是一個驕傲的人呢只是其他人太過庸碌,不值一談而已。”
“可見陳登性格多么高雅。而這個高雅的人,對于陳矯也是深深尊敬的。”
“后來廣陵郡受到孫權的圍攻,軍情告急,陳登便令陳矯前往曹操處求救,陳矯面見曹操時便說:”
“我們廣陵雖然只是一個小郡,但卻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
“如果可以得到您的救援,敝郡將成為您的藩國,這足以令孫權束手無策,也可保徐州得以永安。”
“如此一來,您的聲望從此遠震四方,您的仁愛也得以傳流,那些尚未服從您的國家,也將會望風來附。”
“此舉既可推崇德行,又可培養威勢,實在是王者的所作所為!”
“曹操聽到陳矯的分析后,很佩服他的智策,便想把他留在身邊。”
“可是陳矯卻說:我的國土受到迫害,我只是奉命四出奔走告急求援,就算我做不到像申包胥那樣求得援兵,也不能忘卻弘演的那份忠義啊!”
“曹操便派兵往援,成功擊退孫權軍,保存廣陵。當時陳登也在孫權退軍路上設伏,乘勢大敗孫權軍。”
“不久,陳矯受曹操征辟任司空掾屬,除任相縣令。”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出任征南將軍長史。”
“陳矯任征南(曹仁)長史時,曾與曹仁屯軍于江陵,當時周瑜來犯,”
“曹仁部曲將牛金引兵出戰被圍,曹仁見牛金勢危便要披甲出陣,陳矯勸曹仁說:”
“賊兵數量甚多,勢不可擋。即使放棄那數百人(指牛金及其手下兵)是很痛苦的決定,將軍您又何必要親身犯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