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曹仁堅持出軍救援,憑著武勇把牛金及其軍救回城中。”
“陳矯見狀后,對曹仁嘆服不已,稱贊他說:將軍真天人也!”
李白:曹操此時應已基本征討完劉備的徐州,打通了到廣陵的泗水航線,人在下邳。
救兵如救火。陳矯到下邳城向曹操求救,這才合理。
陳矯,廣陵郡東陽縣人。
東陽城,在今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馬壩鎮東陽村。
陶謙時代徐州戰亂,陳矯避亂江東,曾受到孫策、袁術邀請,但都沒有答應。
陳登為廣陵太守后,政績斐然。陳矯返回故鄉,受邀成為他的郡功曹,曾為陳登到許都打探風評,很被敬重友愛。
廣陵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能得到救援,將成為曹操在東南的屏障,使孫策不能北圖。
既能保徐州安寧,也能讓還沒歸順的諸侯,看到曹操的仁德而降服。出兵相救是成就王業之舉。
坐實了陳登是獨立性很強的諸侯,雖遵從朝廷,但并不是曹操的小弟。
曹操沒當陳登是必救的自己人,陳矯等廣陵人,也沒認為自己是曹操的部下,而是以諸侯之間的利益關系求救。
陳登、陳矯認為孫策攻打廣陵郡,不只是兩家的私人恩怨,而是對曹操有圖謀之心,并向曹操表達了這個看法。
雖然陳矯的話很有道理,但是曹操也有自己的難處。
袁紹隨時將大舉南下,相對袁紹大軍,曹操的兵力本就捉襟見肘,分兵去救,很可能影響主要戰場戰局。
孫策和陳登一樣,名義上也是服從朝廷的,如果出兵救陳登,就將會與孫策軍交戰。
雙方翻臉,孫策就真有背襲其后方的風險。對此時的曹操而言,寧可犧牲陳登,也不能招惹更強大的孫策。
所以,曹操仍不愿意出兵救廣陵。
但他聽了陳矯的話,看出這是個人材,就想留下他。
家國正在遭受戰火的摧殘,而我的使命是來奔走請援的。
即便我不能像春秋時期的申包胥那樣,在秦城外哭七天七夜,滴水不進,求到援軍。
也不能忘了,切開自己肚子,把衛懿公僅剩的一顆肝臟放進去,把自己做成衛懿公棺材的弘演的忠義啊!
曹操見陳矯忠義,被其折服,分出兵力救援廣陵。
陳矯辛苦請來的曹操援軍,還沒抵達廣陵,陳登就自己把孫權大軍打敗了。
孫權大軍又攻到了廣陵要塞匡琦城。
陳登悄悄跑到匡琦城西北十里遠的地方,修筑起一處軍營。
然后在軍營南,讓士兵收集來很多柴禾,扎成兩束一排,每排間隔十步的距離,排成大軍正在行進的長蛇陣的樣子。
等到天黑了,就將這長排的柴束全部點燃。
看著就像有援軍打著火把出營,來救匡琦城。
又讓匡琦城里的人,跑到城樓上大聲歡呼賀慶,做足了歡慶援軍到來的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