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曹操率軍北上援救被烏桓圍困于獷平的左度遼將軍鮮于輔。
歸降不久高干趁機在并州反叛,并勾結河內人張晟、河東人衛固、弘農人張琰等,禍亂于崤山、澠水之間。
賈逵起初不知張琰已謀叛,前去會見張琰。他在張琰處發覺了這一陰謀,想馬上返回又難以脫身,于是急中生智,裝作愿意同張琰一起反叛的樣子,煞有介事地替張琰出謀獻計,取得了張琰的信任。
當時澠池縣的臨時治所在蠡城,城塹不固。賈逵以修筑城墻的名義從張琰那里借了一些軍隊。
回到蠡城后,城中那些圖謀反叛的人以為賈逵也已經反叛,因此都不避諱賈逵,結果被賈逵一個個捉起來斬殺。
賈逵修好城塹,堅決與張琰對抗,直到張琰失敗。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在壺關擊敗了高干,高干在逃亡途中被殺。
這時,賈逵因為祖父服喪而辭去官職,服喪完畢后被司徒府辟為掾屬,后又以議郎的身份兼任司隸校尉鐘繇的參軍。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馬超的時候,到了弘農,說:就讓賈逵擔任了弘農太守。
當時賈逵的好友河東郡計吏孫資被尚書令荀彧征召到許,他在丞相府(建安十三年曹操擔任丞相)里向曹操推薦賈逵道:
賈逵昔日在絳邑,帥全縣吏民與賊郭援交戰,力盡而敗,最后為賊所俘,但其志氣不減,能堅持大義,臉上和言語中都沒有流露出任何屈服的意思;
他的忠言為大眾所聞,他的壯烈節操在當世顯赫,即使是古代的藺相如怒發斥秦王、叔詹據鼎抗晉侯也未必超過賈逵的勇氣。其才兼文武,確實是當今可堪大用之才。
曹操于是召見賈逵議事,見賈逵才德兼備,非常高興,對左右說:
賈逵在太守任上,有一次奉命征調兵役時,由于征調的人數不足,他懷疑是屯田都尉私藏逃亡的百姓,于是前往交涉。
而屯田都尉認為自己不屬弘農郡管轄,說話就很不恭敬,引起賈逵發怒,把屯田都尉抓起來治罪,打斷了他的腿。
賈逵因此犯罪而被免官。可是曹操仍然特別欣賞賈逵,不久后又任命他為丞相主簿。
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破皖城,廬江太守朱光被擒。
曹操欲南征東吳,卻正好趕上雨季,三軍將士大部分都不愿意進軍。
曹操知道后恐有人要來勸諫,于是下令有諫者處死。
賈逵與同寮三位主簿仍執意進諫,曹操大怒,問何人是發起者,賈逵承認,遂被曹操下獄。
獄吏于是給他上了枷鎖。后來曹操果真遣人到獄中探視賈逵。后來曹操認為賈逵無惡意,恢復了其職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賈逵隨曹操從長安出發,打算經斜谷(陜西省褒斜谷的北口)去征討劉備,馳援漢中。”
“他受命先到斜谷觀察形勢,途中遇到水衡都尉正督運數十車囚犯。”
“他認為當時軍情緊急,就命令處死其中最重要的一名囚犯,而將其余犯人全部放走。”
“曹操得知此事,更加贊賞賈逵機智果斷,就拜他為諫議大夫,與夏侯尚并掌軍計。”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洛陽逝世。賈逵以諫議大夫負責辦理喪事。”
“當時,魏王太子曹丕遠在鄴城,洛陽的軍士民眾頗苦于服勞役,軍隊因失去了統帥便騷動起來。”
“有人主張把消息壓住,暫不發喪。賈逵沒有采納這種意見,堅持派使者到各地去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吊喪。”
“青州兵聽說主帥已亡,敲著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臣們認為應當馬上禁止青州兵這種無視軍紀的行為,不服從的就要治罪。”
“賈逵認為魏王已殯,繼嗣的新王還未擁立,此時最好還是對動亂進行安撫。”
“于是說服了眾大臣,并發給青州兵長檄公文,讓他們憑著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當地官員提供的糧食關照。”
“如此一來,一場騷動才被平息下去。可是,曹丕還沒到,曹丕的兄弟、鄢陵侯行越騎將軍曹彰倒先帶著兵馬從長安趕來洛陽,意欲搶奪其兄的繼承王位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