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
董昭曾被郡里舉孝廉,并任癭陶縣長、柏人縣令。
袁紹聽聞他的大名,辟除他為參謀軍事,也就是俗稱的參軍。
袁紹和公孫瓚交兵前期,公孫瓚占據明顯優勢。
雙方界橋之戰時,鉅鹿太守李邵及郡中大族都趨炎附勢,想投資公孫。
袁紹心里就有點慌,讓董昭主理鉅鹿。
當時袁紹問:先生將怎么治理鉅鹿
董昭說雙拳難敵四手,我一個人的智慧,很難應付全郡的合謀。
我想以利誘之,以言動之。但這事兒不能說太細,只能到時臨機而動。
袁紹也不算太笨,就不再細問。
董昭到鉅鹿,暗訪得知,郡內大姓孫伉等人為挑事者。
他就偽作一份袁紹的文告張貼在城門,文告內寫道:
今已捕得安平賊人羅侯張吉。據張賊供述,他們將要攻擊鉅鹿,其內應為賊人故孝廉孫伉等。今傳檄到郡,收捕賊人,只限其身,其余妻子兒女不論。
你甭說,董昭這招大棒策略迅速奏效,孫伉等一班刺頭很快被收拾,那些潛在份子立時收斂羽毛。
接著,董昭又安撫百姓,喂以胡蘿卜,鉅鹿之亂迅速平定。
袁紹聽到這個消息后,對董昭大大點贊。
當時恰逢魏郡太守栗攀為亂兵所殺,于是又任命董昭兼領魏郡。
是時前線吃緊,魏郡也亂作一團,賊人數以萬計往來市井,攪得全郡不安。
董昭拉攏一派、打壓一派,分化瓦解,很快又把魏郡平定。
但以袁紹的尿性,他手下只要有點能耐的,他一定要么弄死要么弄丟。
果然,這個魔咒又應驗了。
原來,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任職。
張邈名列“八廚”,是漢末有名的大俠。
說起來袁紹、曹操、張邈都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
但在共同討董時,袁紹趾高氣揚,剩蛋得不得了,張邈說他了兩句,袁紹就要派人喀嚓了張邈,二人于是反目。
可能是董昭一人兼任兩郡太守太紅惹人眼的緣故,袁紹手下就有人翻起這段閑話。袁紹呢,就要收拾董昭。
董昭卻不像田豐一樣死腦筯,對袁紹說他可以作為全權大使打通長安朝廷關節。
袁紹一聽,這樣也不錯,就放他西去。
董昭趕緊溜之乎也,不想人算不如算,他到了河內,卻被河內太守張楊扣留。
董昭沒辦法,就通過張楊上繳印綬,朝廷卻再拜他為騎都尉。這樣,他就留在了張楊處。
當時,曹操自領兗州牧,也想和朝廷拉好關系,就派使者給張楊,說想借道通使長安,張楊卻不想賣曹操的面子。
董昭這個敏銳的家伙立刻又看到了機會,就對張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