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遺言說:“刺史蒙國厚恩,督司萬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癘,既不能自救,辜負國恩。身沒之后,其布衣幅巾,斂以時服,勿違吾志也。”
“去世之后,兗州的人民都相當懷念他。”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馬朗之子司馬遺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戶。”
“司馬朗之弟司馬孚又將其子司馬望過繼給司馬朗,司馬遺去世之后,由司馬望之子司馬洪繼承其嗣。”
蘇軾:司馬防的嫡長子司馬朗,并不像司馬懿2次稱病拒絕曹操的招攬,司馬朗早早給曹操打工。
司馬朗,人如其名,在司馬防的耳濡目染之下,如朗朗明月,剛正不阿,長得特別的板正。
司馬朗9歲的時候,家里有位客人,當著司馬朗的面,直呼司馬防的名字(這在當時,是極不禮貌的)。
小小的司馬朗,馬上不卑不亢地對客人說:“閣下品行堪憂,閣下不尊重他人長輩,等于不尊重自己的長輩”,客人只好連聲告罪。
司馬朗12歲的時候,去考童子郎。
監考的官員,看見司馬朗如此高大,不像12歲的小童,懷疑司馬朗謊報年齡,于是質問司馬朗。
司馬朗淡定地回懟:“我家基因便是如此高大;雖然,我年紀小,但是我沒有謊報年齡、急功近利的習慣,這,非我人生志向”。
公元190年,董卓攻入洛陽,司馬朗帶著家人逃離洛陽,因家鄉河內郡離洛陽太近,便投奔黎陽姻親,直到公元195年,才返回故鄉。
時年,饑荒,已經到了食人肉的地步。司馬朗不忍族人受苦,收留族人,保下了司馬一族。
后來,司馬朗出任兗州刺史,頒布實施了許多有利民生的政策,得到百姓的愛戴。
公元217年,司馬朗隨軍討伐東吳。
軍中起了瘟疫,司馬朗親自巡視病情、送醫送藥,不幸染病去世,兗州的百姓都很傷心,一直歌頌他。
司馬懿就不同了,2次裝病拒絕曹操的招攬。第2次,因為曹操讓人帶話:“再裝病,抓牢里”,才答應給曹操打工。
打工期間,司馬懿任勞任怨,幫曹魏處理大小事情。
他不像哥哥司馬朗,有啥都硬杠,而是隱忍蟄伏。
曹操第1次招攬他的時候,他裝風痹。
曹操便派刺客,晚上去刺殺他,逼他“痊愈”。他硬是臥在床上,一動不動,所以才有了曹操“再病,抓牢里”的帶話。
諸葛亮第5次發兵攻打曹魏時,布好局,想引司馬懿入局開打。
司馬懿思考了一番,覺得諸葛亮千里發兵,卻不攻打城池,而是下戰書約戰,肯定有埋伏,于是按兵不動。
諸葛亮見司馬懿不應戰,就送了一套女人的衣物給司馬懿,嘲諷司馬懿懦弱。
曹魏的將領都被激怒了,司馬懿還是按兵不動。
曹叡臨終前,將司馬懿和曹爽,認命為顧命大臣,輔佐8歲的曹芳。
曹爽,代表曹氏宗親,極力排擠司馬懿。
司馬朗(171年~217年),字伯達,河內郡溫縣人,“司馬八達”之一。
作為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年少時就表現得很有見識,漢末動亂之際,受父命帶領家屬逃離董卓,又遷往黎陽,成功躲避戰亂。
曹操任司空后,司馬朗被辟為司空屬官,又歷任成皋令、堂陽長、元城令、丞相主簿、兗州刺史等職,所在皆有成績,深受百姓愛戴。
在從丞相主簿晉升為兗州刺史后,司馬朗與夏侯惇、臧霸等人征討吳國,到達居巢。
不過,在此期間,司馬朗不幸染病,最終去世,時年四十七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