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陽曲)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長期擔任雍州刺史,鎮守西北。
郭淮早年曾擔任曹丕的幕僚,曹操奪取漢中,留夏侯淵駐守,郭淮擔任夏侯淵司馬。
劉備進攻漢中,斬殺夏侯淵,軍中人心惶惶,郭淮收集散兵,推舉張郃為主帥,穩定局勢。
“魏文帝曹丕繼位后,賜爵關內侯,轉任鎮西長史,不久晉爵射陽亭侯。”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郭淮升任雍州刺史,多次平定羌族叛亂。”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兵出斜谷,司馬懿屯兵渭南。”
“郭淮料定諸葛亮必爭北原,應該搶先占據,后蜀軍果然來攻,郭淮率兵擊退。”
“此后郭淮多次平定羌族叛亂,打退蜀將姜維進攻,因功晉爵都鄉侯,累遷左將軍、前將軍、征西將軍,統率雍州、涼州軍務。”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郭淮升任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晉爵陽曲侯。”
“次年郭淮去世,追贈為大將軍,追謚為貞侯,兒子郭統襲爵。”
“郭淮鎮守曹魏西北邊疆三十余年,外卻強敵,內安百姓,勞苦功高,魏帝曹芳稱贊他“臨危濟難,功績顯著”;”
“晉朝史家陳壽評價郭淮“方策精詳”,名聲傳遍秦川、雍州。”
“后世將郭淮視為賢臣,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宋學者洪邁都對郭淮贊賞有加。”
“郭淮早年被舉薦為孝廉,擔任平原郡縣丞。”
“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時,郭淮被聘為門下賊曹,不久轉任丞相府兵曹議令史,跟隨曹操征伐漢中。”
“曹操率兵返回洛陽,留下征西將軍夏侯淵駐守漢中,任命郭淮為征西將軍府司馬。”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侯淵與劉備在漢中交戰,郭淮患病沒有隨軍作戰。”
“夏侯淵戰死,軍中人心惶惶,郭淮收集散兵,推舉蕩寇將軍張郃為主帥,各營才安定下來。”
“次日,劉備想渡過漢水進攻,眾將認為敵我兵力懸殊,劉備乘勝來攻,可以依靠漢水布陣來阻擊劉備。”
“郭淮卻認為這是在向敵人示弱,不如遠離漢水布陣,誘敵來攻,趁敵人渡過漢水到一半時發起攻擊。”
“眾將士依計而行,劉備起了疑心不敢強渡漢水。郭淮乘機鞏固陣地,決意堅守。”
“曹操聽說了漢中的情況,非常贊賞,授與張郃節杖擔任主帥,又任命郭淮為司馬,協助張郃。”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為魏王,郭淮獲賜爵關內侯,轉任鎮西長史,”
“又代理征羌護軍,協助左將軍張郃、冠軍將軍楊秋一起討伐山賊鄭甘,以及盧水胡人的叛亂。”
“叛亂平定,關中從此安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十月,郭淮奉命入京恭賀曹丕登基稱帝,在路上因患病耽擱,朝廷計算路程,認為郭淮在路上逗留時間過長。”
“等到朝臣聚會時,曹丕嚴肅責備郭淮,表示從前大禹在涂山會合諸侯,防風來晚了,結果被處死。”
“郭淮機智應對,表示如今自己碰上了堯舜那樣的盛世,不會遭遇防風那樣的刑罰。”
李白:曹丕聽了很高興,不再怪罪,提拔郭淮代理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郭淮正式升任雍州刺史。
安定郡境內的羌族首領辟蹄反叛,郭淮率兵征討并擊敗叛軍,辟蹄投降。
每次遇到羌族、胡人前來投降,郭淮總會先讓手下的人詳細詢問他們的親屬情況,比如兒女多少、年齡長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