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湘鄉)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諸葛亮去世后總攬蜀國軍政事務。
劉備擔任荊州牧時,聘任蔣琬為州府書佐;劉備攻占益州后,蔣琬被任命為廣都縣長,不久又擔任什邡縣令。
劉備進位漢中王,蔣琬升任尚書郎。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聘任蔣琬為東曹掾,后來又提拔為丞相府參軍;
諸葛亮進駐漢中,蔣琬與長史張裔統管丞相留守府公務。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蔣琬升任長史,加授撫軍將軍,負責諸葛亮北伐時期的后勤事務。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去前夕,向后主劉禪舉薦蔣琬輔佐國政,蔣琬升任尚書令,不久又代理中都護,假節,兼任益州刺史。
次年,蔣琬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總攬全國政事。
延熙二年(公元239年),蔣琬升任大司馬,獲準開府治事。
蔣琬認為過去諸葛亮北伐,勞師遠征,路途艱險,打算從漢水順流而下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郡,因病未能行動。
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蔣琬病逝,追謚為恭侯,他的兒子蔣斌襲爵。
時人及后世對蔣琬評價頗高,蜀漢丞相諸葛亮評價蔣琬是“社稷之器”,“讬志忠雅”,堪當輔國重任。
晉朝史家陳壽、袁宏、裴松之都認為蔣琬寬厚中正,性情儒雅,在諸葛亮去世后主持國政,有功于國。
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清朝學者端木埰則認為,蔣琬之后,蜀漢后繼無人。
蔣琬二十歲的時候,就和表弟泉陵縣人劉敏因為才華而被人所知。
劉備擔任荊州牧時,聘任蔣琬擔任書佐。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攻占益州,自領益州牧,任命蔣琬擔任廣都縣長。
劉備曾經有一次外出游覽,突然來到廣都縣(今四川成都南部)視察,
看到蔣琬各項事務都沒有處理好,當時蔣琬醉酒不醒,劉備勃然大怒,論罪就要把蔣琬處死。
所幸軍師諸葛亮為他求情,認為蔣琬是輔佐朝政的大才,不是當縣官的材料,
他主政以安民為本,不做表面工程,希望劉備能再考察一下蔣琬。
劉備夙來敬重諸葛亮,因此沒有將蔣琬治罪,但是免除了他的職務。
但是沒過多久,蔣琬又被劉備重新啟用,擔任什邡縣令。
劉備進位漢中王,征召蔣琬入朝擔任尚書郎。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后主劉禪繼位。
丞相諸葛亮受命輔佐后主劉禪,開府治事,聘任蔣琬為東曹掾。
后來,諸葛亮以益州牧的身份舉薦蔣琬為茂才,蔣琬卻將機會讓給了劉邕、陰化、龐延和廖淳,
諸葛亮對蔣琬表示舉不避嫌,才能夠讓其他被舉薦的人感到安心,以表明人才推舉的重要性;蔣琬聽從,升任丞相府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