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字伯恭,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眉山市彭山)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進占益州,張翼被任命為書佐;
后來被舉薦為孝廉,出任江陽縣長、涪陵縣令,又先后擔任梓潼郡、廣漢郡、蜀郡三郡太守。
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張翼接替李恢擔任庲降都督,升任綏南中郎將,鎮撫南方蠻夷部族,忠于職守。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提拔張翼為前軍都督,兼任扶風郡太守。
諸葛亮去世后,張翼升任前領軍,追認前功獲封關內侯;
后來又入朝擔任尚書,升任征西大將軍,假節,晉封都亭侯。
姜維多次北伐曹魏卻收效甚微,張翼認為他窮兵黷武,兩人常常為此爭辯,但姜維每次北伐都帶上張翼。
蜀漢景耀二年(公元259年),張翼升任左車騎將軍,兼任冀州刺史。
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十月,后主劉禪投降鄧艾,蜀國滅亡,張翼與姜維等向鐘會投降。
次年正月,姜維與鐘會密謀反叛,事情敗露,張翼與姜維等人被亂兵所殺。
張翼與廖化被提拔為左右車騎大將軍,時人稱贊“前有王句,后有張廖”。
姜維屢次北伐,張翼認為蜀漢“國小民勞,不宜黷武”,與姜維在朝堂上爭辯,晉朝史家如陳壽、常璩以此稱贊他。
成都武侯祠中“武將廊”,有張翼塑像,以示記念。
張翼的高祖父張皓曾擔任漢朝司空,曾祖父張綱曾擔任漢朝廣陵郡太守,都留下了美好的名聲和功績。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率軍圍困成都,益州牧劉璋投降。
劉備占領益州,自領為益州牧,張翼在州府擔任書佐。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張翼被舉薦為孝廉,出外擔任江陽縣長,不久轉任涪陵縣令,
因功升任梓潼郡太守,后來又被提拔擔任廣漢郡、蜀郡太守。
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庲降都督李恢去世,張翼接替李恢出外擔任庲降都督,升任綏南中郎將,負責鎮壓撫慰南方蠻夷部族。
張翼執法嚴厲,得不到當地蠻夷部族的歡心。當地的蠻夷部族老首領劉胄造反作亂,張翼領兵討伐。
張翼還沒有擊敗劉胄的部眾,丞相諸葛亮就用參軍馬忠代替張翼,征召他返回成都。
張翼的部屬都認為,他應該立即騎馬返回成都,接受朝廷的處理。
但是張翼卻認為,當地的蠻夷部族蠢蠢欲動,圖謀反叛,自己因為不稱職才被朝廷召回。
但是如今接替的人還沒有到來,自己身在戰場,就應該抓緊運送存儲軍糧,為消滅敵人做準備,不能因為被免職就荒廢公務。
于是張翼繼續指揮軍隊,毫不懈怠,直到接替他的馬忠到達,他才出發前往成都。
馬忠憑借張翼做的戰前準備,終于消滅了劉胄的叛軍。丞相諸葛亮聽說了這件事,非常認可張翼的做法。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率領大軍經由斜谷抵達武功,
分兵屯田,打算長期駐扎,任命張翼為前軍都督,兼任扶風郡太守。
同年八月,諸葛亮在五丈原染病去世,張翼升任前領軍。
后主劉禪追評張翼討伐劉胄的功勞,賜爵關內侯。
蜀漢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張翼入朝擔任尚書,不久升任征西大將軍,假節,晉封都亭侯,負責統率建威地區的軍務。
蜀漢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張翼與衛將軍姜維一起回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