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巴郡七姓夷王樸胡率眾歸屬曹操,在巴郡居住的王平則隨眾遷往洛陽居住,來到洛陽之后,王平投身戎馬,成為曹軍的一名代理校尉。
公元219年,劉備統帥大軍與曹軍在漢中地區展開廝殺,劉備在謀士法正的獻策之下,率軍從陽平關移師定軍山,
借機誘使曹軍主將夏侯淵領兵出戰,曹軍主將夏侯淵不知是計,輕率迎戰,被老將黃忠于陣中斬殺。
夏侯淵兵敗身死的消息很快就傳至中原之地,曹操聞此噩耗后,十分悲痛,當即統帥曹軍主力來到漢中地區,與劉備一決雌雄,而在此次戰事中,代理校尉王平跟隨曹軍主力一同前往。
在隨后的漢水之戰中,劉備麾下的大將趙云率部與曹軍展開廝殺,此戰中,趙云打出防守反擊,將曹軍打得潰不成軍,代理校尉王平也在敗退中被俘獲。
戰后,劉備召見了作為俘虜的王平,對其進行了寬慰和招降,王平被劉備的誠意感動,
當即表示愿意歸降,投入劉備的麾下,而劉備則是對其委以重任,將其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王平成為蜀將之后,曾四次改變三國的走向,第一次,在街亭之戰中,蜀漢主將馬謖剛妄自用,
不聽王平的勸解,率部舍水上山,被曹魏將領截斷水源,導致蜀軍人心渙散,被張郃率部沖擊,導致潰敗,
而在山下率千人駐守的王平則是力挽狂瀾,鳴鼓自持,使得張郃不敢追擊蜀軍敗軍,使得蜀軍雖然潰敗,但是兵員尚在,保全了蜀漢的生力軍,避免了這支蜀漢軍隊的全軍覆滅。
第二次,公元231年,曹魏權臣司馬懿親自領兵與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峙于祁山,在這場戰事中,
諸葛亮派遣王平率領麾下的蜀軍駐守南圍,抵御曹魏大軍的攻勢,司馬懿派遣曹魏名將張郃統帥曹魏主力強攻南圍。
而王平因地制宜,借助地形優勢,使得曹魏攻勢受挫,主將張郃不得不率部退出戰事,
這一場戰事粉碎了曹魏權臣司馬懿意圖進擊蜀軍的企圖,也令司馬懿知曉到自己自己蜀漢丞相諸葛亮之間的差距。
第三次,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后,蜀漢大將魏延想要趁機奪取兵權,在軍中作亂。
當時作為討寇將軍的王平見形勢危急,當即領兵前去平剿,使得魏延之亂得以平定,
而作為討寇將軍的王平在這次蜀漢軍隊的亂局中可謂是力挽狂瀾,不僅使得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后事得以妥善處理,也使得蜀漢軍隊穩定了軍心。
第四次,蜀漢大將軍蔣琬病重,不能處理軍政要務,曹魏皇帝聽聞此事后,當即派遣大將軍曹爽統領十萬大軍進攻漢中,
面對強兵來襲,駐守于漢中地區的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鎮定自如,而他麾下的將領則是誠惶誠恐。
王平見狀,當即對部下進行了寬慰和鼓舞,然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御敵之策,命麾下的部將按計行事,
結果,按照王平的御敵之策,蜀漢軍隊配合大將軍費祎的援軍將曹魏大將軍曹爽統領的來犯之敵強勢擊退,使得曹魏經此一役,不敢在貿然進擊漢中地區。
王平這一次強勢擊退曹魏大軍,不僅力保漢中地區不失,還為蜀漢的后續北伐增加了信心基礎,
使得蜀漢政權保留了戰略性先機,令后蜀漢時期在與曹魏的對峙中,沒有落下風。
在三國時期,有一位來自少數民族的英勇將領王平,他走過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
從隨一時東西的小卒,到成為蜀漢晚期最有聲望的軍事統帥,王平經歷了平凡到非凡的人生蛻變。
他不僅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衛了蜀漢,更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蜀漢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讓我們一起來探尋王平傳奇人生的點點滴滴。
王平出生于巴西郡宕渠,是當地少數民族賨人的一員。在劉備占領益州后,
王平隨張魯投奔了曹操,被封為代理校尉,但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職位。直到劉備占領漢中,王平才有機會投奔劉備,被封為牙門將和裨將軍。
在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中,王平表現出色,多次幫助抵御敵人的攻勢,保護了蜀漢的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