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縱的地步。根據《華陽國志》記載,諸葛亮在與高定作戰時,采取的是合并討伐,殲滅叛軍有生力量的方針,
可見諸葛亮南征意在中原,不會在平南戰役中耗費太多時間,對孟獲七擒七縱。根據《蜀中廣記》和《四川通志》的記載,
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地均位于蜀漢漢嘉郡(今四川蘆山縣境內),但根據《三國志》記載,
此地與成都之間的道路早已斷絕百余年,諸葛亮南征當不從此經過。學者孫建華、王保鈺等認為,
歷史上諸葛亮并未“七擒孟獲”,這一說法是后世杜撰加工而來。
或附祀孟獲的祠廟已經十分普遍,如四川省西昌市石柱子土主廟、青龍寺、五顯廟均設孟獲像祭祀。
民間供奉五顯填神時,在其畫軸左側第三層排列中就有孟獲像,被稱為“掃壇蠻王”。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境內的馬湖中央還有一座以孟獲命名的島嶼——孟獲島,是當地彝族百姓為紀念孟獲而命名的。
湖上還修有建造于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的海龍廟,廟中主殿為孟獲殿,里邊供奉著孟獲塑像。
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主要是征討以孟獲為首的叛軍,因為孟獲是南中地區的首領。
但是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一直爭論不休,也不知道他是漢人還是彝人。
陳壽著的《三國志》,提到了南中叛黨雍闿和高定,卻沒有提到孟獲。
就算有這個人,諸葛亮為什么一定要征服孟獲呢其實,他要征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地域,一片人心。
南中本就屬于蜀國的管轄范圍,東漢時期就在云南大部、四川南部和貴州西部設立了四個郡。
后來都不認了東漢政權,這一帶也就歸為了劉備的蜀漢。劉備本應該加強管理,擴大影響力,
然而剛稱帝三個月,卻不顧一切找東吳算賬去了。結果在夷陵吃了敗仗,自己死了,蜀軍也元氣大傷。
這一下南中四郡就亂了。越巂郡少數民族首領高定乘機獨立,自稱為王。益州郡的地方豪強雍闿也隨之叛亂,
殺了益州太守,還攻打永昌郡,也就是現在的云南保山一帶。牂牁郡太守朱褒一看,也反了。
眼見南中四郡除永昌郡外,都脫離了蜀漢控制。也就是說,蜀漢政權在這一廣闊區域沒有了發言權。
一旦永昌郡也失守,再收拾爛攤子就難了。那不僅僅是一大片土地,還在于這片土地上出產的物資,直接影響著蜀漢經濟。
諸葛亮豈能坐視不管趁著修復了與東吳的關系,諸葛亮決定先解決后顧之憂。于是調集兵馬,準備糧草,發兵南征。這一年是公元225年。
春天是個出征的好兆頭。平叛大軍兵分三路,西路軍的任務最重,要對付高定的越巂軍隊和前來增援的雍闿所部,所以諸葛亮親自率領。
大軍出了成都城,先是乘船走岷江水路,到達宜賓的三江匯合處,然后沿金沙江逆流而上,
轉而進入卑水河谷,就是今天的美姑河。這一下就深入到了越嶲郡的腹地,直接跟叛軍高定接上了火。
諸葛亮胸有成竹,指揮大軍一陣掩殺,所向披靡,高定被斬于馬下。再擊雍闿,雍闿雖然驕橫無忌,卻也掉了腦袋。
說雍闿原為建寧太守。孟獲起兵南中時,雍闿結連孟獲造反,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也獻城投降孟獲,
并與孟獲攻打永昌郡。諸葛亮率兵南征,設計離間高定和雍闿,最終雍闿被高定的部將鄂煥所殺。
不管怎么說,一時間兩個首領都沒了,孟獲領著剩下的叛軍,一路西逃。第一次被擒,諸葛亮放了他,他不肯歸順,向南而去,重新糾結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