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人,
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毗陵侯朱治的養子,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當陽侯。
興平元年(194年),朱然被朱治收為養子,并在讀書期間和孫權成為好友。孫權統事后,
朱然歷任余姚縣長、山陰縣令,折沖校尉,率軍平定山賊。曾隨呂蒙擒殺關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呂蒙死后,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黃武元年(222年),劉備東征,攻打宜都,朱然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
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在江陵保衛戰中,朱然堅守陣地,以少勝多,使得曹魏無計可施。
而后被孫權封為當陽侯。之后,先后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兩次出征柤中均有所斬獲。
最后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赤烏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
朱然182年出生,原是朱治的侄子,后被親生父親過繼給朱治做養子。朱然跟孫權同歲,又是江東元勛朱治的養子,
被孫策挑中讓他陪孫權一起讀書。之后他與孫權很快成為朋友。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管江東,任命朱然為余姚縣長。后來朱然改任會稽郡治所山陰縣令,
加折沖校尉,總督五縣兵力。朱然在任職期間政績出色,這讓孫權對他更加賞識。因此,
孫權決定從丹陽郡中劃分出一部份區域,設立了臨川郡,并任命朱然為該郡的太守,同時還撥給他兩千兵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出兵攻打濡須口,朱然則在大塢以及三關等地屯兵備戰,因此被任命為偏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朱然跟隨呂蒙一同討伐關羽,他們與潘璋在臨沮這個地方設伏,
成功攔截并俘虜了關羽、關平以及趙累。因為這場戰役的功勞,朱然被晉升為昭武將軍,
并被封為西安鄉侯。后來呂蒙去世了,孫權便讓朱然帶著符節,去鎮守江陵。
黃武元年(222年),劉備東征,攻打宜都,朱然督領五千人與陸遜合共五萬人抗擊劉備,
與陸遜、韓當在涿鄉大破劉備,朱然攻破劉備前鋒,截斷劉備后路,劉備于是敗走,退還白帝。
此戰后,朱然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此時徐盛、潘璋、宋謙都上表說劉備一定可擒,而來然與陸遜、
駱統認為曹不大舉結合軍隊,表面上是幫助我們討伐劉備,實則上是懷有奸心的,應該謹慎決定計策,召還大軍。沒過多久,魏軍果然出擊,東吳三方受敵。
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將攻打江陵,連建數個軍營圍城,
曹丕甚至親自到宛城駐守,為其作援。孫權派遣孫盛率領一萬人在州上防備,建立圍塢,
作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隊。張郃率兵進攻孫盛,孫盛無法抵擋,馬上退兵,張郃駐軍州上守備,
使朱然與外援斷絕。孫權又派遣潘璋、楊粲等將解圍,但依然失敗。當時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腫病
尚有戰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曹真等人筑起土山,開鑿地道,建立樓櫓逼近城墻,箭如雨下,
將士們都驚恐失色,朱然晏然無懼意,激勵士卒,趁敵軍出現戰術漏洞時攻破敵軍兩個軍營。
魏軍圍攻江陵有六個月的時間,還沒有退軍。江陵令姚泰率領軍隊守備北門,見魏軍強盛,
城中守兵少,谷物糧草將盡,便跟魏軍勾通,圖謀作為內應。準備要實行的時候,事情被發現,
于是朱然按軍法處斬了姚泰。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于是撤走攻城部隊退軍。朱然因此戰威名震撼曹魏,被改封為當陽侯。
黃武三年(公元224年),朱然的父親朱治去世,朱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為朱治辦完喪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