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然向孫權請求改回原來的施姓,但孫權沒有同意。黃武六年(公元227年),孫權派遣朱然等將領率領兩萬人圍攻江夏郡,
但被胡質擊退。同年,孫權親自率領軍隊進攻石陽,退軍時,潘璋負責斷后。夜晚時分軍隊出現混亂,
潘璋抵擋不住敵軍的追擊。朱然立刻回軍幫助潘璋抵抗敵人,使得前軍的船艦能夠退到足夠遠的地方,
然后再帶領軍隊撤退。黃武七年(公元228年),曹休舉兵攻入皖城,朱然在上游牽制曹休的后方,
與陸遜的大軍相互呼應,陸遜得以大敗曹休。黃龍元年(公元229年),朱然被封為車騎將軍、右護軍,統領兗州。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和蜀國丞相諸葛亮約定日期大舉起兵攻打魏國,孫權親自攻打合肥新城,
朱然與全琮各受斧鉞,分別擔任左右督。但是適逢士兵多患疾病,因此未攻而退。嘉禾六年(237年),
朱然出兵攻相中,魏國派出了蒲忠和胡質這兩位將領,他們各自帶著幾千名士兵前來迎戰。
蒲忠占據了地勢險要的地方,打算切斷朱然軍隊的后路,而胡質則作為蒲忠的后援部隊,
隨時準備支援。當時,朱然手下的士兵和將領們都在各處與敵人交戰,當聽到蒲忠和胡質的計謀后,
已經來不及集合所有兵力了。于是,朱然決定只帶著他身邊的八個人去迎戰。戰斗開始后,
蒲忠打得并不順利,很快就抵擋不住朱然的攻勢。面對這種情況,胡質和其他魏國士兵也撤退了。
赤烏元年(238年),孫權派中書郎袁禮就呂壹之事向朱然等將道歉,并趁此詢問朱然等人時事損益。
赤烏二年(239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希望孫權寬恕周胤,孫權開始并不允許。后來朱然和全琮亦上疏乞求,孫權終于答應,但不久之后周胤病死了。
赤烏四年(公元241年),朱然和孫倫率領五萬士兵圍攻樊城,朱然采用朱異的計謀攻破了樊城的外圍。
后來司馬懿率軍前來抵擋,朱然最后只能退軍。赤烏五年(公元242年),朱然出征相中。
當時朱然所率領的士兵將領四面迎戰,已經來不及集合,于是朱然率領帳下僅有的八百人迎戰,
逼退了敵軍。赤烏九年(公元246年),朱然再次出征相中,魏將李興等人聽說朱然率軍深入,
于是帶領六千步兵和騎兵斷絕朱然的后路,朱然趁晚上出擊迎戰魏軍,斬獲敵首后凱旋而歸。之后孫權派遣使節任命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赤烏十年(公元2年),孫權任命朱然為大都督。同年,朱然生病了,臥床兩年,
病情逐漸加重。赤烏十二年(公元249年)三月,朱然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在朱然之舅,也是朱然養父的朱治的推薦下,朱然投身孫策帳下,成為孫家部將中的一員,并與孫權一同學習。
建安五年(200),孫策被被刺殺身亡,虛歲十九的孫權繼承基業,由于自己根基不穩,
孫權奉舊部張昭、周瑜為文武之首,但也不忘培養自己的親信,朱然便是其中之一。
在內外交困之際,孫權先后任命同窗朱然為余姚長、山陰令,還分丹楊為臨川郡,以朱然為太守,
甚至分給他兵權。朱然也沒有辜負老同學的期望,武平山越、治理地方。在朱然等文武名臣的支持下,
孫權逐漸安定局勢,甚至還拿下了殺父仇人黃祖,吞并江夏郡大部。
建安十三年(208),孫權開始了自己的合肥之旅,第一次就因為輕信有魏國援軍而草草收兵。
建安二十年(215),做好十全準備的孫權被張遼八百騎殺得膽寒,“權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
雖然這一戰東吳名將具出,但還是死傷慘重,不得已只能防守。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再次南征,在攻破居巢后出兵濡須口,孫權命周泰、蔣欽、朱然等率軍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