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公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當重思之”,由此可見,孫權對顧雍的器重之盛,能和周瑜不相上下。
顧雍最讓人稱道的便是他“密重”的品質了,師從名士蔡邕的他“專一清靜,敏而易教”,學到了老師的一身本領,蔡邕貴異之,贈之以名,又因為蔡邕常常贊嘆顧雍的才能,故取字元嘆。
孫權子承父業,被朝廷授為討虜將軍,領會稽郡太守時,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他果斷任命顧雍為他代行太守之職,換來的是整個郡的安定。
同時,顧雍不慕名利,封侯拜相也不為所動,西楚霸王項羽曾說:“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
但顧雍在孫權為吳王后封陽遂鄉侯,他的家人都不知道,“顧雍領封侯之日,而家人不知,故前代稱其賢也”。
同樣,顧雍的公正無私也是出了名的。顧雍之孫顧譚有才學,“不脩意氣,或以此望之”,孫權常常因為顧譚的才能對他極為厚待,多次給予賞賜和特別召見。
然而顧雍比顧譚清醒多了,在一次宴會上,自以為朝中新貴而自得的顧譚喝得大醉,起舞不已。
盛怒之下,顧雍在孫子第二天酒醒后痛罵他一頓說:“恃恩忘敬,謙虛不足。損吾家者必爾也”,讓顧譚罰站了兩個小時才準他離開。
正是祖父這番懲戒讓顧譚幡然醒悟,也激勵著他日后哪怕受到小人詆毀而被流放依然能夠堅守原則。
顧雍雖然沒有因為涉足太子孫和魯王孫霸的二宮之爭,也比他的后繼者們任職的時間更長,但不代表他有著絕對安全的政治環境,
哪怕為孫權坐鎮中央,在早年得到孫權的信任器重,顧雍還是失手于酷吏呂壹。跟隨孫權數十年,
顧雍應該是東吳群臣中最了解孫權的了,也知道自己該做個什么樣的臣子,才能在殘酷的政治傾軋中活下來。
孫策死后,孫權根基未穩,憑借周瑜、張昭“率群僚立而輔之”,最終奠定東吳基業。
然而比起手握軍權的周瑜和剛強犯上的張昭,顧雍以一個順從者的身份侍立孫權左右,他不說沒有把握的話,
也不會用言語頂撞自己的主公,更不會自持家族的勢大來以下犯上,就算孫權想對他動手都找不到機會。
孫權不好在明面上動手,不代表他的“特務頭子”呂壹不使壞,“造作榷酤障管之利,舉罪糾奸,纖介必聞,重以深案丑誣,毀短大臣,排陷無辜”。
顧雍很不幸成為被呂壹扳倒的最大的官員,但直到呂壹伏誅,顧雍都沒有大礙,甚至還給了呂壹最后的體面,維護了孫權作為君主的顏面。
然而殊榮不斷的顧雍也沒幾年活頭了,經過太醫趙泉診斷,孫權深知顧雍時日無多,于是拜顧雍的小兒子顧濟為騎都尉,
在顧雍病逝后,孫權更是著孝服前往祭吊,這是東吳后來幾個丞相都沒有的殊榮。
孫權沒有信任的人,簇擁他的是兄長的舊部,名義上掌控的地方有著根深蒂固的世家豪強,就連自己的親戚都和曹操暗中來往。
孫權一開始選擇顧雍,是他需要為江東世家立一個表率,當他能真正掌握這塊地方后,這個代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顧雍何等聰明,作為吳郡顧氏的代表人物,在孫權手下混跡數十年的察言觀色,讓他面對孫權時既能恭順有加,又堅守原則;
雖為世家豪強,卻事事以主君為核心;心思縝密而老成持重,這些最終讓顧雍成為東吳在位時間最長也是結局最好丞相。
顧雍此人寬廣博大的胸襟氣度、謹言慎行的嚴謹作風、為國為民的人生追求、不慕浮名的高深境界、出類拔萃的人生智慧,非常值得世人學習。
顧雍一生如此幸運,憑借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才華,也不是家門出身,而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就是為人低調點,沒毛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