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又名郭多,涼州張掖人。東漢末年軍閥、權臣。
郭汜是涼州張掖郡的盜馬賊出身,后成為東漢權臣董卓的女婿牛輔麾下的校尉。
初平三年(192年),在董卓、牛輔相繼被殺后,郭汜與另一位軍閥李傕聯合攻入長安,搶劫百姓、驅逐了奮武將軍呂布、殺掉了司徒王允。
興平元年(194年),郭汜奉命迎戰征西將軍馬騰,獲勝,隨后得到開府資格,可以參與全國官員的推薦與選拔。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與郭汜反目成仇,互相攻殺。漢獻帝數次派人勸解二人和好,李傕卻將漢獻帝劫持到自己營中,郭汜則扣留了前來勸解的十幾位公卿。
最終,李傕與郭汜相互交換女兒作為人質,達成和解。隨后,在鎮東將軍張濟的安排下,漢獻帝前往弘農,郭汜卻想讓漢獻帝去高陵,他聯合李傕,追趕漢獻帝,一路上與安集將軍董承、興義將軍楊奉、寧輯將軍段煨等軍閥爭斗不休,死傷無數。
在李傕、郭汜的圍追堵截下,漢獻帝最終坐船到達安邑。隨后,漢獻帝派人與李傕、郭汜講和。
二人這才放回扣押的公卿,并歸還了一些劫掠的財物。建安二年(197年),郭汜在郿縣被下屬伍習殺死。
郭汜逼迫天子,扣押公卿作為人質,東漢官員沮儁認為他是“自古以來未曾有過的亂臣賊子”。
郭汜與李傕互相攻殺,清代文學批評家毛宗崗認為,郭汜“放肆作惡,反復無常”。
郭汜,原本是涼州張掖郡的盜馬賊。后成為東漢權臣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麾下的校尉。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廢黜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令牛輔駐扎在陜縣,派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帶領數萬步兵、騎兵,在中牟打敗河南尹朱儁,占據陳留、穎川各縣,趁機殺害搶劫百姓,所到之處劫掠一空。
董卓的將領呂布與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聯手殺掉董卓后,派騎督尉李肅到陜縣,斬殺了牛輔。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郭汜、李傕等人因為王允、呂布殺了董卓,因此深恨并州人,將軍隊中的數百名并州籍男女統統殺死。
牛輔死后,眾人無所適從,打算各自散去。李傕、郭汜等人害怕,就派人到長安,乞求漢獻帝赦免自己,掌握朝政的王允沒有同意。
李傕、郭汜不知該如何是好,李傕軍中的武威人賈詡鼓動他們一起領兵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他認為,大家如果各自散去,勢單力孤,很容易就會被人抓住殺掉。
如果攻打長安能夠成功,就可以得到天下,即使不能成功,那時候再逃走也來得及。
李傕、郭汜認為賈詡言之有理,既然沒有得到赦免,就要以死相拼。假如失敗了,就搶奪三輔地區的女人和財物,然后西歸故鄉。
于是,李傕、郭汜等人率領數千人的軍隊,日夜向長安進發。
王允聽說這個消息后,派董卓過去的將領胡軫、徐榮在新豐迎擊他們。
結果徐榮戰死,胡軫帶兵投降。李傕、郭汜沿途收羅散兵,到達長安城時,軍隊已經擴充到十多萬人。
初平三年(192年)五月,李傕、郭汜與董卓的部下樊稠、李蒙等人會合,包圍了長安。城墻又高又陡,不易攻打,攻城進行了八天。
呂布軍中有蜀兵在城內叛變,接應李傕軍隊,眾人才得以入城。長安城被攻破后,李傕、郭汜縱容士兵劫掠百姓,一萬多人被殺死,其中包括衛尉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等人。
呂布戰敗后,逃出城外。王允扶著漢獻帝登上宣平門城樓躲避,李傕、郭汜在城樓下伏地叩頭。
漢獻帝質問他們,為何要讓士兵攻城。李傕、郭汜回復,董卓忠于漢獻帝,卻無故被呂布所殺,自己只是為董卓報仇,并不想叛亂。
接著,李傕、郭汜率軍包圍了城樓,要求王允從城樓上下來。王允無奈只好走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