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輔政大臣的人選,劉備已漸漸有了。但具體是霍峻領政,還是讓諸葛亮領政,這讓劉備多有猶豫。
劉備看向馬良,吩咐說道“季常,朕與丞相有要事相商,且率侍從退下。”
竇憲之所以北擊匈奴,則是他斬殺劉暢,為求免死,建功贖罪,請命北征,故而有燕然勒石之事。雖橫掃北匈奴,但也讓草原力量真空,鮮卑因之而崛起。
諸葛亮雖未說完,但劉備已知其意。諸葛亮擔心張飛年齡大,其與劉備情誼深厚。劉備今若病逝,張飛受打擊之下,很有可能后腳隨之而去。
劉備望著諸葛亮,說道“為國事計,朕欲讓孔明與仲邈、翼德、伯言四人秉政。君執國政,通理國事;仲邈領大軍,北伐中原;伯言出巴蜀,而佐仲邈;翼德輔孔明,以安朝野。君是為經天緯地之見,不知以為如何””
“今陛下病情日重,不知除祖訓外,可有其余布置”諸葛亮問道。
劉備握住諸葛亮的手,叮囑說道“寄奴與孔明情深,今后太子當多勞丞相教導。”
不夸張地說,高層不搞事,保持一定的穩定治理,國祚兩三百年,非是什么大問題。如果遇見農業革命,說不準國祚三百年,并非不可能之事。
除政治、軍事外,早期的東漢皇帝如諸葛亮所說一樣,有意限制外戚權利,以及打壓宦官。如列云臺二十八將,因馬援之女為皇后,明帝為了避嫌,未將馬援畫上云臺。
政治上,廢棄丞相,以司徒代之;設尚書臺,將權利集中。故東漢時,權臣需錄尚書令者。
劉備擺了擺手,示意諸葛亮坐下,說道“孔明巡檢荊州,當多有勞累。近日無大事,可好生休養,不可輕易外出。”
至于張飛,料今時歲數,即便托付大事,其主要職責,也僅是穩定朝政之用。
諸葛亮坐在交椅上,說道“稟陛下,馬侍中將前后之事,皆已告訴亮。亮以為祖訓四條,當安國之上詔,當可行之。”
“黃鵠臺之事,不知孔明是否知之”劉備問道。
諸葛亮作為頂級的政治家,自然能認識到這點。而霍峻作為后來者,通過歷史教訓,亦能知曉這些。故而對劉備所制定的四條祖訓,不說十分支持,但卻未有反駁之念。
馬良恭敬而拜。
西域諸國請求大漢統治,但因劉秀不愿勞民傷財,西域諸國則被北匈奴長期占據。而后班超力取西域,東漢才復設都護府。
“諾”
“亮拜見陛下,試問陛下御體如何”諸葛亮行禮問道。
“花甲之年,疾病多生”
“陛下”
諸葛亮大體能了解劉備的想法,今劉備可用的宗親太少,不用女婿陸遜,怕無宗親可托大事。
徐庶為人嚴謹,有時下班歸府,得知有紕漏,也會深夜拜訪諸葛亮,指出問題,并建議修改。甚至修改后,發現政令有問題,徐庶還會不厭其煩去見諸葛亮,再進行修改。
之后漢和帝長成,憑借左右親信合力奪權,誅殺竇氏成功。經漢和帝之事,外戚專權在東漢開了頭,宦官也不再打壓。
“亮不如仲邈,若仲邈欲領大事,亮愿次之。”諸葛亮保證道。
劉備吐了口濁氣,說道“主政之事,朕猶豫不決,尚未與仲邈言之。容朕思索幾日,再納諸君密言。”
“亮謹從陛下之詔”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