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權臣的第一天
漢紀昭武紀六年春二月,中祖病重,召前將軍遜、江州刺史庶謁京。
三月,中祖病篤,托孤于驃騎大將軍峻、丞相亮,大將軍飛、前將軍遜、御史大夫庶,并受遺詔輔嗣主。癸巳日,中祖崩于黃鵠臺,年六十五。
贊曰中漢之末,雄豪并起,役殷難結,生人涂地。于是昭武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下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里肅震,厲師江、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復皇漢之宗祀也。
惜天不假年,半道而崩。蓋比論二祖,機變寬德,稍遜高祖;兵略權謀,不及世祖,是以基宇半之。然舉國托孤于霍、葛,論君之胸襟,二祖不能及,故能季興漢室。
劉備在黃鵠臺托孤后沒多久,過了數天,在黃鵠臺駕崩。
駕崩當日,遵從兩漢舊制,霍峻作為軍事主官,親自驅車以迎劉禪至劉備棺槨前。
之前有言皇帝是為人爵,人爵之盛是為天爵,即天子。劉備通過百官推舉,繼任大漢皇帝;而后告類于天神,獲取天子位。今劉禪作為后繼之君,皇帝、天子位需要從劉備身上繼承。
故而劉禪要在劉備的棺槨前繼位,劉禪先向劉備遺體告罪祭拜,而后由霍峻奉上象征大漢皇帝的佩劍,劉禪親自佩上,則是受領皇帝。而后劉禪祭祀祖廟,再領天子位。
劉禪成為大漢皇帝之后,依照張昭的指令,為劉備打理遺容,披麻戴孝服喪。而后由劉熙為劉備發喪,喪事操辦三天。
摘去麻裳的霍峻、諸葛亮、張飛等人跪在殿上,聚精會神聽著由王粲撰寫,馬良誦讀的詔書。
張飛從大將軍遷至驃騎大將軍,平尚書事,司隸校尉,假節。
諸葛亮故領丞相,錄尚書事,江州牧,假節,封武鄉侯。
三天的喪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三日喪事結束之后,劉備棺槨在群臣禮送下,以車載出城,五千甲士開道。途中,武漢士女為劉備送行,掛白哀哭,聲勢格外浩大。
劉備陵墓在劉備稱帝時修建,雖稱帝有五、六年之久,但陵墓常因戰事修修停停,正兒八經修繕的時間才一兩年。
劉備雖是下葬,但不代表劉備身后事結束。
喪事歷經三天,張飛哭暈了三天,直到哭暈過去,張飛才停止哭泣。而后由霍弋夫妻照顧,張飛方收斂些許。
陸遜以前將軍,遷升至車騎將軍,雍州牧,假節,封下辨縣侯。
下葬之時,道士誦經,巫師做法,此事由張魯負責。禮畢之后,電閃雷鳴,天降大雨,似乎為劉備而悼念。
考慮到后世盜墓賊問題,霍峻與諸葛亮、張昭商議,少放金銀錢財,多用兵馬土傭、大鼎金鐘陪葬。且為了讓后世人了解南漢,霍峻特意讓人在陵墓中放了大量竹簡書籍。
不出意外,霍峻從驃騎大將軍,遷至大司馬,錄尚書事,持節鉞,徐州牧。步練師因梓鄉為淮陰,被封為淮陰君。
霍范得知劉備病篤時,從揚州千里迢迢趕到京城,攜帶妻兒向劉備跪地痛哭,后悔沒見到最后一面。
霍峻在這三日,因諸葛亮要為劉備喪事操心,他則為劉備的陵墓而奔波。
故而劉備陵墓多有寒磣,加之劉備仿照漢文帝方式下葬,則就愈發寒酸。但按漢時喪葬觀念死時如生,真不能那么寒酸。
因武漢潮濕低洼,為避免水淹,劉備陵墓依山而建,送葬人群走了三、四十里路才到目的地。
四月一日,劉禪第一次召集眾臣議事,封賞眾臣,及為劉備商定謚號、廟號。
是日,劉禪身著纁裳,頭戴冕冠,望著堂下眾人,乖靜坐在榻上。
徐庶以御史大夫,平尚書事,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關內侯。
趙云以領軍將軍職,遷至衛將軍,故領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