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
“備左則右寡,備前則后寡,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大司馬以舟舸破浮橋,又親率大軍圍堵,你我兵敗早已成定局。”
夏侯儒不愿過多去追責,轉移話題,說道:“今下卻不知大司馬為何召見你我二人?”
“想來應是為了北伐而計!”臧霸猜測說道。
“為北伐而計?”
夏侯儒多有疑惑,說道:“莫非欲向你我詢問河南局勢,或魏軍兵馬布置?”
臧霸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大司馬之意,今下我甚是擔心大司馬會將你我二人遣送歸國。”
于禁這件事臧霸可記著清清楚楚,被南漢送回國的于禁,而后被曹丕扔到曹操的陵墓。于禁蓋是因太過羞愧,沒多久便病死了。
“這倒不至于!”
夏侯儒說道:“今并無漢與魏和談之消息,豈會無緣無故將伱我遣送歸國。”
“且看大司馬欲問些什么,你我知無不言即可。”臧霸說道。
“嗯”
夏侯儒與臧霸有一句沒一句聊著,等候霍峻的召見。而此時堂內,霍峻正與諸葛亮商量派出使鮮卑人選,以及與軻比能約定協議的內容。
“鮮卑胡人,重武略,崇勇膽,輕經學。今出使鮮卑者,當文武并濟,膽略超凡,不知兄可有心儀之人選?”諸葛亮問道。
霍峻沉吟少許,建議道:“不如擇鄧芝為使。鄧伯苗素有膽略,器信非凡。雖從文政,但卻尤好弓弩。如以他為使,若有沖突之事,亦不會墜我國威!”
因本位面人才眾多,鄧芝雖遠不如歷史上那么出眾,但在有限的機會中,鄧芝仍能表現出卓越的成績,得以被霍峻、諸葛亮所看重。
諸葛亮思索左右人選,說道:“伯苗性剛簡,不飾意氣,雖難得被士人所重,但深得兵將之心,被武人所敬貴。令他出使鮮卑,恰得其人矣!”
鄧芝屬于是士人中的特例,他性情直率,脾氣剛強,出身士族,但卻與士人湊不到一起。鄧芝性情與姜維類似,非常合那些重義敬勇之人的胃口。
加之鄧芝賞罰明斷,不治私財,讓諸葛亮格外看重了幾分。故細致考察下來,諸葛亮最近有打算讓鄧芝文轉武職。
在東漢時期,雖說有歧視武夫的情況存在,但不代表士族不會從武。士族所歧視的是只懂用兵征戰的武夫,對于出將入相者甚是推崇。故而在三國時期擁有不少文武并濟的統帥,如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陸遜、滿寵等。
“善!”
見無異議,霍峻說道:“如此便讓鄧芝出使,率使團借道隴西,順大河而行,直達河套,拜謁軻比能。”
按常理而言,大漢在南,鮮卑在北,二者之間需要經過曹魏,但因上郡、北地、朔方被羌胡所占據。漢與鮮卑之間,可以通過隴右進行聯絡,從漢中出發,經過隴右,沿著黃河走,直達河套地區,進入軻比能的地盤。
“仲邈,如與鮮卑會盟,當讓軻比能起兵攻何處?”
諸葛亮瞧著墻壁上的簡略輿圖,問道:“下并州,或是入寇關中,亦或進掠河北?”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寇并、冀二州,如可走雁門,經太原,轉井陘,以寇河北。如河北動蕩,曹魏不敢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