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見軍士疲憊,問道:“當下距蘭干尚有多久?”
“稟大王,據腳程來看,應該還有六、七十余里。”侍從說道。
“告訴眾人,今至距蘭干僅剩五十里,讓將士們打起精神。至蘭干則有熱飯、熱水。”馬超說道。
“諾!”
侍從策馬出列,沿著行軍隊列高喊,說道:“大王言,尚有五十里至蘭干,城中有熱飯”
話音未落,卻見山丘溝壑間射出數支利箭,當面射翻喊話的侍從。
“嗚嗚”
緊接著,山丘間響起沉悶的號角聲,兩側沉睡的山丘活了過來。一面魏纛高豎而起,漢軍步騎諸部旗幟在風中搖曳,似乎在告訴涼軍,他們已被漢軍所伏擊。
奔走一夜的涼卒,得見突然出現的漢軍驚恐不已,在將校的督促聲下,試圖列陣迎戰。
然魏延可不會給涼兵這個機會,山丘上的漢騎率先出動,順著緩坡沖鋒而下,戰馬的速度得以發揮到最快。
相比被厚布包裹的涼軍馬蹄,近萬只馬蹄瘋狂踏地,其蹄聲轟鳴作響,如陣陣悶雷打響。兩側騎隊漫山遍野而下,向著涼軍隊列直撲而去,其威勢仿佛山崩海嘯一般,令山丘河谷為之震動。
如此突發的情形,立刻引起了涼軍隊列里的劇烈反應。涼騎散布出去,試圖阻擋漢騎沖擊;步卒則試圖盡快結陣,以免被漢騎沖垮隊列。
借著緩坡沖鋒的漢騎,在短時間內將速度加到最大,他們的任務不是擊潰涼騎,而是沖垮涼軍步騎隊列,配合后續的步卒將馬超最后一支可用之兵消滅。
涼騎面對正面持槊高速沖鋒的漢騎,縱他們勇武過人,亦不敢正面阻擋,唯有被分散開來,欲回擊漢騎。然不料在漢陷騎之后,還有輕騎緊隨,去與涼騎搏殺。
如成公英所想一般,陸遜絕不會放過馬超。他從軍中抽調出三千騎卒與魏延,而后配以兩千精銳步卒,為的就是讓魏延截殺馬超。而魏延也立下必斬馬超的軍令狀,受領五千精銳步騎伏殺。
魏延雖是桀驁不馴,但他卻有本錢驕縱。他不僅勇武過人,且擅長用兵戰術。
受命伏擊馬超,魏延為讓馬超松懈,他不在前面設伏,而是特意至半途而用兵。且不在多個險要道口設伏截殺,而是放到較為空曠的谷地中搏殺,最大限度的讓涼軍懈怠。
魏延此舉果然讓涼軍松弛,在天亮前的黎明,奔走大半夜的涼軍不復之前警戒,被魏延所率漢軍輕易伏擊。
“殺!”
陷騎斜舉長槊,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入涼軍混亂的隊列里。
馬超帳下的涼軍以善用長矛而著稱,但面對陷陣的漢騎,驚恐的涼軍難以排成整齊的隊列,甚至不用漢騎沖到跟前,步卒原地潰散退讓,讓漢騎輕松入陣。
騎兵的沖鋒永遠是這么的簡單粗暴,步卒不以長矛陣或列戰車陣,必然是無法阻擋騎兵沖鋒。甚至如果刺傷戰馬,騎兵將會因戰馬陷入癲狂狀態,愈發得無法阻擋。
戰場上為什么騎兵難以阻擋,大部分是因沖鋒的戰馬在受傷或是瀕臨死亡的前夕會瘋狂沖鋒,不顧一切的沖擊,將軍陣沖垮。
明蒙戰爭時,明朝軍隊結長矛陣,蒙古大多數無法擊敗。然有時蒙古為了擊敗長矛陣,將會驅趕大量戰馬去沖擊方陣,導致軍陣的潰敗,繼而揮舞馬刀砍殺。
戚繼光至北疆時,為何推廣戰車,很大原因在于蒙古會驅趕戰馬破陣。利用戰車構筑火力優勢,將能擊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