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欲免諸葛番細作之罪?更欲以其繼續執掌儋耳?”董允嚴肅問道。
劉禪平日雖畏董允憑公規勸,但今卻是不畏,抬眼與其對視,說道:“朕才淺德薄,能御天下,皆賴諸卿相助,故朕知敬才,更知禮遇賢才。今張番有才,朕用其治邊事,有何錯乎?”
董允神情微松,作揖而拜,說道:“陛下有圣明之心,今之所為無錯!”
“陛下,刑法不可擅自變革,如張番謀逆起事,豈不置國家危險?”潘浚說道。
劉禪指著案幾上的表文,問道:“張番奏《陳忠表》在此,如若欲叛,安會上疏?”
頓了頓,劉禪語氣緩慢而深沉,說道:“夫圣朝治世,當用賢而退不賢。今賢人在世,朕不可不言。”
潘浚追問道:“今赦張番罪責,日后如若反叛,敢問陛下是好?”
劉禪并未與潘浚急眼,僅是笑了笑,說道:“朕為張番擔保,其如若反叛,朕負此罪責。”
“今諸公在此,日后張番反叛,朕下罪己詔,以正朕之過失,何如?”劉禪反問道。
“陛下不必如此!”
見以罪己詔為賭注,潘浚苦笑幾下,服軟說道:“臣僅為國家而思,今陛下能識俊才,乃國家之喜事。”
諸葛亮持笏板而起,緩和氣氛,說道:“張番叛入漢,雖有不軌之意,但知錯而從善。論其根本,本應按律問罪,然今陛下憫其才能,留職免罪,當能揚圣朝之名。”
“陛下英明!”
蔣琬說道:“天下初安,人心未一。今陛下憐憫張番,不僅可得一才,更能令降人知我朝重賢之所為,人心將漸附爾!”
“善!”
劉禪露出笑容,說道:“既然如此,免張番罪責,留職治郡,且賜為劉姓。下詔告訴張番,即日起,如其犯法,則朕識人不明,朕當親斬之;如其立功,則與之共榮,朕知人善用。”
“諾!”
霍弋奉命而坐,與左右草擬詔書。
殿中官吏品味了劉禪的操作,心中頓生了幾分佩服。
劉番是否值得劉禪這么對待,或許難以讓人分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劉番如果真心歸降,今得知劉禪這般操作,當會深感知遇之恩,不敢不為劉禪竭盡忠心。
劉禪坐回御榻上,笑道:“今值新歲朝議,不知丞相可有上報?”
諸葛亮趨步出列,舉笏板道:“稟陛下,經二十州刺史總計而報,今國中有兩百一十六萬五千八百四十一戶,男女一千四百二十八萬九千一百二十三人,因赦免賦稅、田租之故,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