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談談你們的209潛艇嗎我計劃寫一個專題報道的,現在正好采訪一下各位。”秦濤來這里,是套取他們的情報的,所以現在,很快就開始反客為主了。
“你想知道什么”赫爾穆特問道。
“你們一直都采用單殼體結構,這種結構在遭遇到撞擊等意外情況的時候,會非常危險,你們用什么方式來保證潛艇在撞擊中的可靠性”秦濤向赫爾穆特問道“就從我們被撞擊這次事件說起吧,如果我們乘坐的不是一艘小型的游艇,而是大型的幾千噸級的軍艦,比如現代級,恐怕那艘209潛艇是無法開回來了。”
秦濤提出的問題很尖銳,這幾乎也是所有的潛艇設計師都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老毛子的潛艇都是雙殼結構,里面是耐壓殼,人員之類的都在里面,外面還包裹了一層非耐壓殼,這樣一旦撞擊,受損的是外殼,哪怕就算是遭受魚雷攻擊,也是外面的殼子先被攻擊,里面很可能會幸存下來。
西方的潛艇,進入冷戰時期之后,用的都是單殼體,就是外面一個殼,這樣在同等武器裝備的情況下,西方的潛艇排水量更小,靜音性能也更好。
“我讀過很多資料,說西方的卷壓焊接技術高超,可以把耐壓殼做得直徑很大,所以就是單殼體,尤其是用了瑞典的大型卷板機,而蘇聯的技術落后,沒法焊接大直徑的耐壓殼體,所以得做個小直徑的耐壓殼,外面包裹個非耐壓殼,各位覺得呢”
總有一些人會貶低蘇聯的軍工技術,說蘇聯造不出太大直徑的耐壓殼,秦濤并不是這樣認為的,老毛子的雙殼結構,是為了頂開北極的冰蓋來發射導彈,要說精密加工方面老毛子不太行,焊接個潛艇耐壓殼,有啥問題
“我們造的潛艇,不是用來撞的。”赫爾穆特有些尷尬地說道。
撞上了怎么辦看運氣唄,運氣好了,回去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運氣不好,那就直接葬身大海。
這就和某些人開車一樣,車是用來開的,不是用來撞的,問題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潛艇也一樣,萬一真的撞了呢
海面的船只,海底的暗礁等等。
“萬一要是撞上呢”秦濤繼續追問。
“那就您有什么好辦法嗎”
“你們說,如果在潛艇的中部做成單殼結構,在前后做成雙殼,會不會更好一些”
赫爾穆特眼前一亮,的確是個方案啊眼前的這個人,果然思維很開闊啊。
“這個怎么設計”也有人開始懷疑了。
單殼便宜,節省排水量,但是不耐撞,在前后做成雙殼結構,從而就成了單雙殼混合結構,絕對是潛艇技術的一次革命啊。
但是,具體怎么做
“我也只是剛剛有這么一個想法,要不,你們把大比例的209潛艇設計圖紙拿出來,我們一起研究”
赫爾穆特皺了皺眉,遲疑了片刻,然后點頭“好,我們一起研究”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