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瞪口呆的阮老師面前走過,許樂自己從一摞作業本中挑出自己的作業本。
翻開之后,找到那頁“我的父親”作文,標題下竟空白一片。
“你可以念了嗎?”曹局長冷淡的聲音再度傳來。
四小眾人都是心驚膽顫,誰能想到他們學校名譽,竟然會系于許樂這個渾小子身上。
“給各位領導老師匯報一下,我覺得改一下《我的父親》這個標題。”許樂從容望著臺下,用乖巧的語調道:
“我覺得我這個作文叫《背影》,更加合適。”
眾人都是聽得覺得稀奇,改標題有什么意義?拖延時間?
疑惑間,就看許樂躬身拿著水性筆,在白紙上寫上《背影》兩個字。
劉校長等四小領導,都是互相看著,不知道許樂究竟搞什么鬼,領導讓你念作文,你還要改題目?你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眾人驚慌失措中,就聽許樂的誦讀聲響起。
“那天,我第一次到江城市上學住校,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一個熟識的叔叔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叔叔不妥帖,親自來送。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找人,給錢抬進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許樂那稚嫩童音,朗誦地毫無波瀾,速度也很緩慢。
這是因為這篇朱自清的《背影》,背景是民國時期。
所以許樂讀時,必須修改文中一些細節到現代背景,所以他只能放慢節奏,小心翼翼地邊改邊讀。
而在教室里的其他人聽來,許樂念的是他小學一年級到外地上學,父親送上車站的故事。
比起之前馮坤“華麗”文筆,這篇《背影》卻樸實過份,充滿了日常瑣事,與其說像是作文,更像是一篇日記。
學生們聽著都是連連搖頭,這故事里父子間既沒有生病,也沒有吵架,太過平淡。
根本一點意思都沒有啊~
可與之截然相反的是,最后排的領導們,卻都聽得漸漸入神了。
雖沒有大風大浪,也沒有沖突描寫,但這篇《背影》父子細膩互動,卻令人不自覺回想起往事。
許樂稚嫩童音,并沒有過份渲染語調,念起來不徐不疾,反少了其他孩子們被塑造出的矯揉造作。
點滴文字猶如記憶中的畫卷,在聽者心中如涓涓展開。
“上車前,我道:‘爸,你走吧。’
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這,不要走動。”
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蹣跚走到樓梯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