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聽席上,劉校長和沈書記都緊張手心冒汗,讓阮局長說對了,馮嬌果然提前就告知了文聯方面情況。
他們如意算盤,文聯方面早就摸清楚了。
主審委員沒有過多糾纏,只是商量一下得出結論:
“我們認為許樂小朋友并沒有說謊,他確實擁有超強的記憶力,并且確實是根據曾祖父的講述故事,創作出《水滸傳》廣播故事的……”
這個結論一出,令現場頓時一片嘩然。
怎么會這樣,這也太草率了吧,之前新聞稿鬧這么大,你們這么檢驗一下這學生的記憶力就完了?
斗魚主播黃飛紅,都忍不住拿著手機低聲對著網絡埋怨著什么,這么快就結束,節目效果也太差了些。
盧老師暗松了一口氣,仰起頭一副“阮依依看到沒,老娘今天閃耀全場”的得意神情環視全場,全然沒發覺,旁聽席上的劉校長和沈書記神色反而更加凝重。
可正在這時,主審委員的聲音再度響起:
“現在,我們進行廣播劇《水滸傳》的另外一向版權討論,隸屬青江市文聯,筆名為蘇克,貝塔的兩位作家,指控青江市四中附小小喇叭廣播站《水滸傳》,抄襲他們劇情……”
坐在原告席的盧老師,立時就懵了!
什么情況?抄襲!?
舒克和貝塔這兩位作家是什么來頭?
盧老師方寸大亂之間,許樂卻是目光望著旁聽席舉著手機的黃飛紅,聽著他在低聲道:
“水友給力啊!我們上主頁推薦了!熱度22萬,排在戶外生活類的節目的前十了!”
不錯,這個宣傳效果超過了他的預期,看來還是有很多人關注這件八卦事件嘛。
許樂再一轉頭,就看那個發際線退到后腦的中年站起來,他就是2位版權起訴作家的代表,他向評審團問候之后,就朗聲道:
“我方也認可許樂小朋友的證詞,相信許樂小朋友主觀上沒有抄襲的意圖,但我們認為,許樂小朋友的曾祖父創作的所謂‘民間故事’《水滸傳》原稿,應是抄襲了舒克和貝塔兩位老作家的橋段。”
話音一落,現場議論聲立刻就更大了起來。
“什么意思,他曾祖父抄襲了?”
“沒想到啊,不是那小孩侵權,還是他曾祖父口述的故事有問題。”
“這也說得通了,老人講的故事,肯定也是哪里聽來的,總有藍本。”
“原來是這樣啊,那這孩子也只是誤會了,算不上什么大事。”
“不過這樣《水滸傳》就不能播了吧?”
舒克和貝塔兩位作家原告,都先后站起來,給他們的印刷稿件交給了評審委員,旁聽席上的觀眾,那名中年代表也講解道:
“各位請看,在《水滸傳》武松打虎的劇情中,人和虎搏斗的段落,幾乎是跟十五年前,舒克先生發表的《打虎記》的劇情極為相似,內容在第3頁開始起。”
然后,再請各位委員請翻閱貝塔所著的《大嫂的圈套》這篇的第57頁,這是他十九年前創作的,其中表弟杜飛回家和哥哥書恒的妻子依萍的酒席互動,也很廣播中情節極為相似。”
劉校長和沈書記拿到這兩本書稿,心里都是一沉,文聯著稱的何止千萬,他們費勁心思找出一兩本,和《水滸傳》廣播情節差不多的,并非難事啊。
眾委員和旁聽觀眾,都拿著這兩本書,與廣播稿片段對比,人物確實都差不多,一個打虎,一個是大嫂勾引內弟,但劇情細節卻有不少區別。
可無論是評審團,還是旁聽者,都在剛才先入為主了,心中都認定許樂那名不見轉的曾祖父講的故事,肯定不會原創,所以都心中都偏向于是兩者很是類似,應該是抄襲。
主審評審聽玩原告代表的證詞之后,又問盧老師:
“四小的代表,你對此有什么可陳述的?你是否有許樂曾祖父,許萬華先生口述《水滸傳》劇情是原創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