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本不是陳金山的管轄范圍,陳金山大可幾句話就給推脫掉,可陳金山還是給王區長打了電話,不僅僅是因為他和王重是朋友,更加因為這事兒是牽涉到金灘村幾十戶人家,幾百口子人生計的事情。
政府費勁千辛萬苦,費了那么大的力氣,才號召了這么多的老百姓們從山溝溝里頭移民到這里來搞吊莊。
陳金山和吳月娟他們這批人不遠千里的從閩省跑過來掛職,幫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財力,想方法,找出路,就是為了幫助這里的老百姓們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為了讓他們能夠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而不是讓他們過來忍饑挨餓受苦受難的。
既非天災,也無人禍,他們這邊負責這方面的人跟青銅峽那邊交涉一下,雙方擬定一下章程,本就不是什么難事兒,頂天了開一兩個會而已,費不了什么力氣。
說起難聽點的話,不管是玉泉營的揚水站,還是青銅峽的城關揚水站,都是國家掏錢修的水利工程,為的就是引黃灌溉,讓老百姓們的地里能夠澆上黃河水,把賀蘭山下的這片戈壁灘,變成塞上江南。
現在只是轄區不同而已,給金灘村放水灌溉,又不是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而且黃河水本就是大家所共有的,玉泉營這邊的三級揚水站還沒有修成,金灘村更是從青銅峽市劃出來,分到玉泉營經濟開發區這邊的。
有句話叫做特殊時期,特殊處理,在陳金山看來,這本來就是他們這些當官的人的義務,就像那句老話說的,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上面有上面的政策不假,但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政策不會變,但人是可以變通的。
要是只知道一味的生搬硬套中央的政策,那國家還在那么多地方設立那么多的自治區,自治州,讓地方自治干嘛。
為的不就是在政策落實到地方的時候,當地的政府,各級單位,能夠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靈活的把政策推行下去。
只要核心的思想不變,一些細枝末節上的便利,而且還是為了民生才打開的便利,根本就無傷大雅。
陳金山正是因為心里清楚這些道理,所以才會順水推舟,幫王重把這事兒給辦了。
“縣長,既然事情已經交代了,那我就先回去了,鄉親們都是些粗魯的莊稼漢,地里的麥子就是他們的命,現在地里的情況又是十萬火急,我怕他們心里太著急了,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來。”
陳金山面色頗為凝重的道“你說的確實是個問題,這事兒可不能馬虎了,要有什么情況,你立刻讓人通知我”
陳金山倒是真的替老百姓們打算。
“一定”王重站起身,和陳金山握手道別,一臉認真的道。
王重驅車回到金灘村,早上村外原本站滿人的田坎水渠兩側,卻不見鄉親們的蹤影,王重正要開車去城關揚水站一看究竟,還沒走出半里地,就見馬得福領著李大有和五蹲、楊三一大群鄉親,拿扁擔的拿扁擔,扛鋤頭的扛鋤頭,從城關村的方向迎面走了回來。
王重把車停在路邊,推開車門,下車迎了上去。
“王重”
“重娃子”
眾人見是王重,紛紛主動打起招呼。
王重走到馬得福跟前,打量了眾人一圈,問道“啥情況這是”
“沒啥事兒”得福推著自行車,給王重解釋道“和水站鬧了點誤會,現在已經解釋清楚了,沒事了。”
“那水呢啥時候放”雖然心里早已知道答案,但王重還是裝模作樣的問上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