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譬如韓美麗好奇的問“王重同志,這么大的工程,你和馬仁禮同志是怎么想出來的”
那雙明亮的眼睛里頭寫滿了欽佩。
王重微笑著回答“水車這東西,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咱們的老祖宗就已經發明出來了,不說南方了,就說咱們北方,甘肅,陜西,山西、河北還有咱們山東,其實大部分地區都有水車,因為地形地勢不同,水車的體量和結構也不同,我早些年逃荒的時候去過不少地方,學了幾門手藝,見過不少引水挖渠灌溉的例子,馬仁禮在燕京做過圖書管理員,我們倆一個動手,一個理論,加起來不就行了。”
“今天怎么沒見馬仁禮同志”韓美麗問。
王重道“你來的不湊巧,今兒個馬仁禮正好去縣城了,不定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兩人邊走邊說。
韓美麗忽然好奇的指著堰塘處的翻車問道“那為什么這里不用靠水力驅動的水車,而用這種需要外力驅動的翻車呢”
水車和翻車都是王重剛才給韓美麗介紹的。
王重笑著道“水車確實好,可咱們從麥香河里引上來的水量本來就不大,而且還要考慮到水渠的走向和坡度,水流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而且這么大的高車,水車的規格肯定也小不了,水車越大,需要的推力就越強,就靠咱們引上來的這點水,不管是速度和量都不足以驅動那么大體量的水車,暫時就只能用翻車代替。”
“原來是這樣。”韓美麗道。
“我聽說馬仁禮是地主子弟,他爹馬大頭是你們麥香村最大的財主,麥香村大半的地基本上都是他家的,馬仁禮既然懂這么多,那為什么以前他們家就沒想過造水車,挖水渠呢”
韓美麗倒是個喜歡較真的性子。
王重笑著道“那會兒馬仁禮不是還沒去燕京讀書嗎,馬大頭家里田地雖然多,可他文化不高啊,而且那會兒馬大頭又不用自己下地干活,種地澆水這些都是咱們這些窮苦出身的佃戶長工們干的,就算種出來糧食,也大多都被馬大頭給拿走了,鄉親們一年到頭恨不能長在地里,哪有那么多功夫和心思琢磨這些事。”
“這不管是挖渠還是造水車,都不是一家子幾個人能夠干的活。”
“可現在不同了,我們麥香村幾十戶人家,一百多口子人,家家戶戶都分了地,種出來的糧食只要交足了稅,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大家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呢,建水車,挖灌渠,是為了讓莊稼喝上水,能讓地里的糧食增產,鄉親們心里頭都有一桿秤,知道這事兒對咱們大家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大家就能擰成一股繩,力氣都往一個地方使,大家伙齊心協力,自然和以前不同。”
韓美麗恍然大悟,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說了一大堆夸贊組織和政策的話。
對于韓美麗的話,王重也深表認同。
如果沒有組織的話,像他們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子子孫孫,估計都是被剝削和壓迫的份。
王重請韓美麗吃了一頓午飯,棒子面做的黃饃饃就韭菜炒雞蛋,還有一盤豆芽,吃過飯才把韓美麗送走。
韓美麗走的時候還說,回頭有空了,一定會多來和王重請教,向王重學習。
漸入隆冬,不知從哪日起,天空逐漸下起了雪,天氣也越來越冷,鄉親們要是沒事的,都窩在自己家里,坐在炕上,或是幾個人去一家串門,坐在一個炕上,關上門窗,說話聊天。
婦人們也是一樣,農閑時他們還得縫補衣服,織毛衣毛褲,做鞋子,收拾屋子,勤快些的手里總有忙不完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