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伸出手,指著圖表上的一個區域說道:“這是那起事件發生后的幾年,你發現什么了嗎?”
路由其順著中年人手指的位置,查看起了圖表上的數據。
這張產量圖上的數據很復雜,不僅有每年的礦物產量,還有不同種類的礦物比例,根據年份的不同,不同礦坑的產出量也不同。
路由其的視線在圖表上游移,很快他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在那起事件發生后的幾年,一號礦坑的礦物產量便開始迅速下降,而且不是單一礦物的產量下降,是所有礦物的產量都在同比例下降!
這也絕對不是礦物含量正常減少的原因,因為從往年來看,一號礦坑的礦物開采量雖然在逐年遞減,但遞減的速度是平緩的,但在事情發生后的第一年,產量下跌非常嚴重,之后的每年產量下跌都保持著一種恐怖的速度。
“礦突然變少了!”
不僅如此,路由其還對比了其他礦坑的產量,發現其他礦坑并沒有出現一號礦坑這樣的“產量突然下跌”的現象,說明這不是因為計劃減產的緣故,如果是計劃減產,所有的礦坑都會在同年出現相同的變化。
“只有一號礦坑,在事件發生過后的幾年,礦物產量迅速下跌,直到整個礦坑廢棄……”
“是因為發生了那件事,所以銅沽礦山的領導決定轉移生產重心了嗎?”
好像不至于這樣。
要不就停止開采,要不就正常挖,直到挖完。
如果是轉移生產重心,也不會所有礦物同比下降,應該是某一種礦物的開采先行轉移,再到其他礦物才對。
這份圖表給路由其的感覺就是:
一號礦坑的礦突然開始沒了。
不是人為的減產,就是礦沒了!
路由其此時的心臟怦怦直跳,他還以為這件事情真的沒有“結果”了呢。
“這不是一個沒頭沒尾的故事。”
在失蹤案發生之后,還有某種力量,在給整個一號礦坑帶來深遠的影響。
石頭沉入了湖中,但仍有漣漪在蕩漾……
“你發現了吧?”中年人見到路由其的表情驟變,知道他肯定也發現了。
“嗯。”路由其微微點頭:“礦不該少得這么快。”
“沒錯,礦山每年的礦物產量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在發生那件事后,一號礦坑每年的礦物產量都達不到計算產量,我找到了當年的生產計劃,證實了這一點。”
“每年都不夠?”路由其驚訝地問道。
“對,每年,礦上每一年都會根據礦坑現有的礦物總量預測開采量,但自從那一年之后,每年都達不到,礦物莫名其妙地變少了,生產計劃也完不成。”
“那你有找到年終總結嗎?當時有沒有對這種情況作出分析?”
“有,但分析結果沒有什么參考價值,那時的人們把產量下降的原因歸咎于礦石分布太散,影響了開采效率,還有礦坑深度上升,開采運輸難度變大,以及設備老化、人員投入不足、高溫天氣過多……”
聽著這些離譜的原因,路由其搖了搖頭。
這很明顯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應付報告編造出來的,聽上去很有道理,但一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全是破綻,經不起推敲。
“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