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斯沒想到的是,他的俄羅斯之旅并不順利,在前往俄羅斯駐倫敦使館當晚,兩位蘇格蘭場的警員來到劉易斯家中,警告劉易斯在近期內不得離開倫敦。
“為什么?”
劉易斯驚訝,這種事你們蘇格蘭場都要管?
蘇格蘭場是倫敦警察廳的代稱,成立于1829年。
“你曾經為伯明翰輕武器公司工作超過30年,我們有理由認為,你掌握著一部分英軍武器裝備的機密信息,所以你不能離開。”
警員的理由讓劉易斯無法接受。
“伯明翰輕武器公司炒掉我的時候,你們沒有想起我;我在礦業公司每天工作12個小時的時候,你們也沒有想起我;我聽說伯明翰輕武器公司的總設計師也去了俄羅斯,他掌握的機密,應該比我多得多,你們為什么不去圖拉把他抓回來?”
劉易斯的質問讓警員無地自容。
“抱歉,那不是我們的工作范圍。”
警員面紅耳赤,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上流社會接觸的信息,永遠比普通人領先一步,伯明翰輕武器公司的總設計師4年前就去了俄羅斯,英國媒體是通過俄羅斯媒體的報道才知道這件事。
可以將蘇格蘭場的行為理解為亡羊補牢。
可劉易斯這樣的普通人,強行留在英國國內也沒多大意義。
劉易斯已經60歲了。
“好吧,如果你們不讓我離開,那么能否給我提供一份可以讓我養家糊口的工作?”
劉易斯的要求也不高,如果可以,他也不想去俄羅斯。
劉易斯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一家三代人都為伯明翰輕武器公司工作,這樣的元老,本應成為伯明翰輕武器公司最寶貴的財富,卻被伯明翰輕武器公司無情拋棄。
遺憾的是,恰恰是劉易斯這樣的普通人,對英國的感情遠比上流社會那些衣冠楚楚的紳士們更深厚。
伯明翰輕武器公司的總設計師,去了俄羅斯依舊可以享受高薪,依然是上流社會成員,階層沒有滑落。
劉易斯這樣的普通人去俄羅斯,一切都要從頭再來,風險更大,困難更多。
警員無言以對,他們無法給劉易斯提供任何幫助。
轉天,劉易斯又去了一趟俄羅斯大使館,向俄羅斯大使館尋求幫助。
“伱真的掌握了英軍的軍事機密嗎?”
工作人員很好奇。
“如果恩菲爾德步槍的制造過程是機密的話,那么我確實了解一些。”
劉易斯所知道的,都是公開數據。
劉易斯的遭遇,很快就引發媒體關注。
罷工是倫敦時下最火爆的話題,繼礦業工人罷工之后,鐵路工人和紡織工人也開始罷工,很快又有世界大戰結束后沒能拿到足額退休金和撫恤金的老兵也加入進來,情況進一步惡化。
只是工人罷工的話,影響力還不算太嚴重。
退伍老兵的加入就很要命了。
一直以來,由于英國政府的限制,退伍老兵這個群體嚴重缺乏關注,一些退伍老兵自嘲,他們就像“被榨干的甘蔗”,連成為爐灰的資格都沒有。
《凡爾賽合約》簽字后,福熙那句“20年停戰協議”廣為人知,英國遲早還要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