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倫很無奈,他是希望英國和西奧之間達成和平協議的,奈何有人不同意,談判最終破裂。
帕斯英軍的暴行是談判破裂的主要原因。
這事兒說起來就很神奇,被英軍實施軍管的帕斯,理論上即便有暴行,也不會被媒體爆出,更不會引起這么大的風波。
談判破裂后,張伯倫沒有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匆匆返回倫敦。
戈登在接受《椰城日報》的采訪時,將談判破裂的責任全部歸咎于英國內部的阻力。
“并非所有人都愛好和平,有些人懷念戰爭,為了自己的利益,將英國和西奧推入戰爭狀態,他們必將為此付出代價。”
戈登心情很不好,他也希望和英國達成協議。
和英國相比,西奧的實力太弱了,如果通過戰爭方式獨立,即便成功,西奧也將付出巨大代價。
“倫敦至今沒有向帕斯宣戰。”
《椰城日報》主編李平安以東方特有的含蓄,委婉提醒戈登。
戈登宣布西奧和英國處于戰爭狀態,并不是直接宣戰,只是威脅手段。
既然是威脅,那雙方就都有責任。
“那是因為倫敦承受不了宣戰的后果,事實上從英軍踏入帕斯的那一刻開始,西奧和英國就已經處于戰爭狀態。”
戈登占領正義制高點,這很重要。
單純憑借西奧的力量,肯定無法贏得和倫敦之間的對抗,必須爭取國際支持才有一線生機。
就像南非和愛爾蘭那樣。
如果不能占領正義制高點,其他國家就缺乏支持西奧的動力。
“接下來您會怎么做?”
李平安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他的新聞稿件在采訪開始之前就已經寫好了。
倫敦確實承受不了宣戰的后果,以尤里耶夫大公國為首的俄羅斯陣營,已經旗幟鮮明的表達了對西奧的支持,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國都認為,倫敦應該尊重西奧人的選擇。
倫敦對于這件事的討論已經沸反盈天。
英國已經接連失去南非和愛爾蘭,如果西奧獨立,那么接下來會是誰,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
真到那種程度,英國就將徹底淪為二流國家。
所以談判破裂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一些政客和軍方將領接連發聲,要求以最強硬的方式鎮壓西奧叛亂。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一貫態度激進的邱吉爾,卻在這個問題上持反對態度。
其他人支持鎮壓,要么是為討好選民,要么是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
邱吉爾是財政大臣,英國還有沒有能力發起一場相隔萬里的戰爭,邱吉爾最清楚不過。
和世界大戰期間相比,英國經濟這兩年剛剛有了點起色。
但是和俄羅斯以及美國相比,英國經濟已經遠遠落后,情況正在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