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政治四大,亞當斯家族已成歷史,羅斯福家族已經出了一位總統,肯尼迪和布什還在努力,柯力芝如果能出第二位,四大就會變五大。
喬治不知道約翰·柯力芝未來能否成為總統,但是喬治知道美國下一任總統是現在的商務部長胡佛。
這不巧了么,由于工作關系,約瑟夫和胡佛的關系非常好。
兩人的關系好到約瑟夫邀請胡佛在退休后,到特拉華汽車集團擔任副總裁的程度。
胡佛如果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退休后就不可能到特拉華汽車集團擔任副總裁了。
沒事過來演個講還是可以的,別管講的是什么,一場十幾二十萬美元肯定有。
30年代的十幾二十萬,不少了。
喬治對鮑德溫的訪美并沒有過多關注,打鐵還需自身硬,俄羅斯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喬治重點關注的,還是俄羅斯的教育。
和英美的精英教育模式不同,俄羅斯的教育走平民路線,成績好的學生上學不僅不需要花錢,而且還有錢賺。
英美教育體系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和平民階層無關,即便拿到推薦信,沒錢交學費還是讀不了。
俄羅斯不搞推薦信制度,義務教育完了就是統考,分數夠了就能上,沒錢可以拿著錄取通知書去銀行申請助學貸款,也可以去基金會申請援助。
助學貸款的利息非常低,主打一個經濟適用。
基金會的援助不用還現金,但是在畢業之后,需要服從基金會的安排,為基金會工作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肯定也是有薪水的,而且薪水還不低,唯一的要求是工作地點不可選,可能要去比較艱苦的地區,比如西伯利亞。
隨著越來越多的諾獎級別大牛前往俄羅斯工作,俄羅斯各大高校的教育水平水漲船高,主動來到俄羅斯留學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
在這個問題上,教育部長古德里安和財政部長菲爾索夫分歧巨大。
古德里安認為,俄羅斯應該減免外國學生的留學費用,并且針對外國學生提供更多福利政策,這樣這些外國學生畢業后即便不在俄羅斯工作,回國后也大概率化身俄羅斯的宣傳機。
菲爾索夫從財政角度出發,要求大幅提高外國學生的留學費用,以彌補俄羅斯在教育上的支出。
英國人和美國人是把教育當生意做,一本萬利那種。
俄羅斯目前的這種模式,每年要向教育補貼超過20億盧布,平均到每一名學生身上是50盧布。
目前在俄羅斯的外國留學生大約1.5萬人,超過百分之九十來自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以及德國。
尤里耶夫大公國不是不學習,而是人口基數太少。
“即便我們把學費提高到1000盧布,對于我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來說也是杯水車薪,而且可能影響到我們和盟國的關系,這比多收的那點學費更重要。”
古德里安希望俄羅斯教育不僅能為俄羅斯培養足夠的人才,還能研究遠程養殖。
“你是不是讀書讀傻了,蚊子腿肉難道就不是肉?我不要求你賺錢,少花點行不行?”
菲爾索夫也頭大,面對的困難不比邱吉爾少。
英國才4500萬人,俄羅斯可是1.8億。
英國的4500萬人里,至少有4000萬不算人,只是耗材。
俄羅斯真正把人當人看,即便社會底層也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政府開支高居不下,菲爾索夫每天做夢都在為債務發愁。
和俄羅斯帝國相比,俄羅斯現在的債務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愈發愈多。
教育和醫療這兩樣,想要盈利其實很容易,但如果想做成普惠大眾的公眾事業,難如登天。
這就是全世界只有俄羅斯一家走平民路線的原因。
強如英美,如果像俄羅斯這樣,讓每一個適齡的孩子去上學,財政分分鐘破產。
帝俄滅亡后,俄羅斯沒有對貴族階層進行清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貴族家庭成員在帝國滅亡后直接進入俄羅斯教育系統,為義務教育服務。
這還怎么清算啊,應該大力表彰才對。
“行!如果你要求,我甚至可以幫你賺錢!”
古德里安底氣十足。
衛生部長德拉科維奇在旁邊努力把自己縮成一團,唯恐進入菲爾索夫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