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雖然也是財政大戶,喬治卻不用縮。
論賺錢,沒有人比喬治更懂。
世界大戰剛結束那會兒,各國都在為囤積的軍備物資發愁,一時間到處都在打折,給錢就賣。
俄羅斯也賣,不僅不打折,翻新之后居然還有錢賺。
俄羅斯的民,是所有國家中進行的最順利的,裝甲戰車工廠開始生產拖拉機,飛機工廠持續研發新技術,英國和法國的飛機工廠還在為穩定性發愁的時候,俄羅斯飛機已經開始將舒適性和經濟性作為重點。
戰爭期間有的用就行,價格昂貴的戰斗機也是消耗品,各國政府沒得挑,發動機能用一年還是一個月都沒關系,反正都活不過一個星期。
民用飛機不僅要求穩定,對于經濟性和舒適性的要求同樣高,目前全世界唯獨俄羅斯飛機能滿足商用需求。
世界大戰結束后,依靠民用市場的蓬勃發展,俄羅斯已經完成戰斗機的更新換代。
“怎么辦?”
菲利克斯諸事不決都問喬治。
財政壓力固然重要,宣傳工作同樣要重視,俄羅斯想從歐洲吸血,要持續增加這方面的投入。
“不增加也不減少,跟我們的普通學生一樣,對外還可以美化成國民待遇,這已經是福利了。”
喬治牢記教訓。
另一個時空,紅俄可是在這方面吃了不少虧。
“那不行,助學貸款不能給他們。”
菲利克斯的標準跟喬治差不多。
“讓他們去貸,利息給高點,必須有抵押——”
喬治更腹黑,商業銀行追求利益天經地義,想貸款也不是不行,利息給定的高高的,要罵就罵那些無良銀行經理。
喬治這邊有數據的,真正的留學生,其實家庭條件都不錯,根本不需要貸款。
需要貸款的,底線通常都很靈活。
政客的底線也很靈活。
英軍撤離帕斯前,堪培拉的態度傾向英國更多,希望英軍和西奧政府之間能效仿愛爾蘭,達成和平協議。
英軍從帕斯敗退后,堪培拉的態度悄然發生變化。
澳大利亞依附英國的前提是,英國有能力保護澳大利亞。
以英軍在帕斯的表現來看,英國似乎已經失去保護澳大利亞的能力。
所以在英軍兵敗帕斯之后,越來越多澳大利亞議員要求澳大利亞政府,維護澳大利亞的完整。
問:西奧已經公投獨立的前提下,如何維護澳大利亞的完整?
答案是打不過就加入。
和西奧政府一樣,堪培拉也不想頭上有個惡婆婆抽稅。
澳大利亞是標準的資源輸出國,主要出口物資是羊毛和小麥,出口對象是英國。
英國以低價從澳大利亞進口羊毛和小麥,然后又以高出市場平均的價格將工業品出口到澳大利亞,一來一去,損失全部都由澳大利亞政府承擔。
英國所謂的貿易差就是這么來的。
如果倫敦不這么貪婪,英國的這些海外自治領也不至于這么離心離德。
澳大利亞人也是英國人,而且還都是罪犯的后代,就連第一批警察都是從表現比較出色的罪犯中選拔的。
澳大利亞人將英國人骨子里的兩面三刀發揮到淋漓盡致,西奧的志愿者,相當一部分就來自澳大利亞其他地區。
對于這一情況,澳大利亞政府并非一無所知。
之所以澳大利亞政府沒有阻止,這同樣也是兩頭下注。
如果西奧政府沒能頂住英軍的進攻,那么堪培拉依然是英國的模范自治領。
現在既然英軍從帕斯敗退,堪培拉如果還老老實實,那就不是英國人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