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羅斯限制經濟擴張,俄羅斯對歐出口的比例在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美國商品瘋狂涌入歐洲,這是古契科夫勝選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可以通過英國繞開和俄羅斯的協議,俄羅斯也可以通過盟友繞開和美國人的協議,繼續壟斷歐洲市場。
菲利克斯并沒有這樣做,這讓菲利克斯飽受爭議,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喬治的計劃,只看到出口減少對俄羅斯所造成的影響。
古契科夫拿到的數據,比俄羅斯國內的所謂經濟學家更詳實。
俄羅斯出口減少的原因除了美國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德國經濟的恢復。
歐洲經濟三駕馬車英、法、德,英國和法國都是戰勝國,經濟自成體系,受美俄影響極小,唯一的變數就在德國。
在得到俄美資本的資助后,德國這幾年的經濟恢復速度非常快,對外國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少,這才是俄羅斯出口受到影響的真正原因。
俄羅斯本身就是個巨大的市場,人口相當于英法德總和,出口減少還可以擴大內需,對于經濟的影響并不大。
正在瘋狂擴張生產力的美國就很危險了。
1928年的生產力,相對于1920年提高了大約50%,即便工廠的規模不擴張,生產出來的產品依然越來越多。
美國資本家不重視技術研發,重點放在利潤上,不具備長遠眼光。
俄羅斯這幾年新畢業的大學生,基本都被高校研究所吸納,進行各種基礎科學研究。
換句話說就是,美國的工程師天天研究如何提高生產力,俄羅斯的工程師則在研究如何提高產品性能。
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俄羅斯商品正在和美國商品逐漸拉開差距,尤其在汽車方面,體現的最明顯。
美國汽車的價格雖然便宜,但是在性能和用戶體驗,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遠不如俄羅斯汽車。
西伯利亞集團每銷售一輛北極星,獲得的利潤大概相當于兩輛福特t型車。
這就讓西伯利亞集團有更多的利潤用于提升產品力,繼續保持領先。
約瑟夫再次發力,在美國金融市場頻頻出手,紐約股指在去年一年內,相對于前年年提升了60%,炒股再次成為全民熱潮。
和美國相比,俄羅斯甚至沒有一個規范的股票市場,這讓很多家有余財的俄羅斯人非常不滿意。
美國人賺了錢,除了存銀行之外還可以投資金融市場,賺的錢越來越多。
俄羅斯人賺了錢除了存銀行只能用于購買國債,穩是穩了,賺錢的速度太慢。
古契科夫向喬治請教,是否應該開放金融市場,讓錢快速流動起來。
“現在的金融市場已經淪為資本牟利的工具,開放金融市場,會讓很多俄羅斯人終身積累的財富,在短短幾天內灰飛煙滅,這難道就是他們想要的嗎?”
喬治堅決不放,金融是魔鬼,偽概念太多。
金融發展到現在,已經背離了當初的初衷,從籌集資金發展為牟利工具,淪為大資本的幫兇。
俄羅斯如果放開金融,最高興的應該是喬治、菲利克斯他們這些大家族,而不是辛辛苦苦賺了點小錢的中產階層。
可悲的是,現在呼聲最高的,恰恰是這些剛剛開始接觸到財富的所謂“有錢人”。
真要開放金融市場,這些“有錢人”都是韭菜。
“民意真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