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德里安即將退休,實際工作是由列昂尼德主持。
“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經過寒窗苦讀,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收入,當他們騎著馬去郊外嬉戲時,我們正在圖書管理讀書;當他們拿著鮮追求女孩時,我們正在面對作業冥思苦想;當他們呼呼大睡時,我們的書房里還亮著燈——喜歡拉雪橇,就先把雪橇拉上坡,不出力,連池塘里的小魚也撈不上來。”教衛部的第一場會議,列昂尼德的發言并沒有引發與會者的共鳴。
有資格參加這種會議的都是精英,這些淺顯的道理誰都懂,只有這點水平是不足以服眾的。
“我們的責任是,讓這些淺顯的道理深入人心,讓那些將自身不幸都歸咎于社會因素的家伙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欠他的,人生并非穿過田野那么簡單。”
列昂尼德對有些人的工作態度不太滿意。
俄羅斯也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所以不如不做。
列昂尼德的態度是,抓起了韁繩,就別說沒力氣。
干就要干到底。
“我們要時刻警惕敵人的進攻,不管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尤其要警惕那些陰陽怪氣的家伙,堡壘只會從內部攻破,我們要時刻牢記帝國滅亡的教訓。”
列昂尼德只是吹風,并沒有一上來就大刀闊斧。
會議結束后,列昂尼德的秘書朱利安送來一摞需要列昂尼德處理的文件。
朱利安是列昂尼德在阿穆爾大學的好友,華裔,朱利安是他的俄語名字。
“這么多”
列昂尼德驚訝,他只是個助理而已。
“這里只是一部分,每一份都需要你添加處理意見,然后再遞交給部長——”
朱利安笑嘻嘻,大權不是那么好握的。
列昂尼德打開第一份,是增設電臺的申請。
內戰結束后,俄羅斯政府為增加對輿論的控制力,全國只保留兩家報社,其余報社全部取締。
只有兩家報社固然便于控制輿論,但對新聞傳播非常不利,所以一直以來,希望增加報刊雜志的呼聲不絕于耳,俄羅斯也確實增加了一些報刊雜志,滿足社會需求。
這些新增的報刊雜志,同樣都是官方背景。
俄羅斯現在不僅有無線電臺,而且還有了電視臺,所以這兩年風向就從報刊雜志轉移到無線電臺上。
“你怎么認為”
列昂尼德兼聽則明。
“從趨勢看,逐漸放開對輿論的控制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能逆勢而為,也不該漠視輿論的呼聲;但是放開之后如何保證對輿論的控制,還需要我們進行研究。”
朱利安坦誠,對不對的先不說,這確實就是朱利安的看法。
列昂尼德沉思,沒有立即動筆。
帝俄之所以滅亡,和當時寬松的輿論環境有很大關系,這玩意兒就是個潘多拉魔盒,只要放開,俄羅斯的一切都將接受輿論的考驗。
俄羅斯并不是完美的,任何國家都不是完美的。
怕就怕某些陰陽人只盯著俄羅斯的陰暗面死咬不放,那樣俄羅斯政府就將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