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敏感的意識到,通過巴黎和會建立的國際秩序正在崩潰中。
巴黎和會雖然沒有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和平,國聯還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不管是法國的殖民地戰爭,還是澳大利亞獨立,實質上都是英法內部矛盾的外溢,并不是國家之間的戰爭。
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徹底打破了國家之間的平衡,社會達爾文主義又開始抬頭,俄羅斯的政策,也應該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進行調整。
這里不得不說,墨索里尼真的是瘋子。
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實力弱于意大利,意大利固然可以入侵阿比西尼亞。
俄羅斯的實力遠超意大利,是否意味著俄羅斯也應該入侵意大利
這就是老牌英國政客看不起暴發戶的原因,有些底層出身的政客,對于政治的理解確實的和那些底蘊深厚的政治家族差距巨大。
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在歐洲很有市場,是貴族階層維護自身利益的慣用手法。
其實都是瞎扯,貴族階層出瘋子的幾率遠超平民階層,想想世界大戰是怎么打起來的——
“所以,如果荷蘭遭到德國,或者是法國的入侵,我們要為荷蘭負責嗎”
喬治冷漠,申請加入集安聯盟的國家多了,這就是喬治全部拒之門外的原因。
從集安聯盟成立的第一天起,墨西哥就申請加入集安聯盟。
對于墨西哥來說,加入集安聯盟最大的好處是,無需再擔心美國的入侵。
按照瓦西里的說法,接納墨西哥加入集安聯盟,俄羅斯也同樣可以把槍口抵在美國人胸口。
這除了改變俄羅斯和美國的關系,沒有任何意義。
喬治從未忘記,對俄羅斯威脅最大的不是美國,甚至不是德國,而是英國。
“荷蘭不會遭到法國的入侵。”
瓦西里失望,他希望以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
喬治不再廢話。
瓦西里自己也知道,荷蘭雖然不會遭到法國的入侵,但是遭德國入侵的可能性極大,所以喬治不擴張的決定才是正確的。
退一萬步說,俄羅斯愿意為巴爾干聯盟國家的安全負責,那是因為在世界大戰中,巴爾干聯盟確確實實為俄羅斯贏得最終勝利做出了貢獻。
對于俄羅斯毫無貢獻的國家,即便愿意向俄羅斯開放國防和移民,除非像澳大利亞這樣利益巨大,否則喬治絕不承擔責任。
連地理位置重要的荷蘭,喬治都可以拒之門外。
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這種在前奧匈帝國領土上成立的國家,喬治更是從來都沒有考慮過。
瓦西里失望而去的同時,墨索里尼則是大發雷霆。
意軍在戰場上違犯國際公約使用毒氣的行為,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就連對意大利綏靖縱容的英國都不得不發了一個不疼不癢的聲明,對意大利軍隊的行為感到遺憾。
阿比西尼亞軍隊的防線雖然被意軍攻破,戰爭并沒有結束,每天的軍費支出流水一樣,讓意大利政府不堪重負。
這時候意屬北非爆發的叛亂,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我們還沒有掌握直接證據,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北非的叛亂,和俄羅斯有直接關系。”
奉命調查北非叛亂的齊亞諾一臉忐忑,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論證過程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