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戰爭再次爆發,我們面對的可能不是一個德國,而是一個統一了大半個歐洲的德國。”
喬治不惜泄露天機,也要讓安德烈提高警惕。
安德烈眉頭緊皺,從未想象過這種可能。
歐洲歷史上,只有拿破侖最接近統一歐洲,可惜最終還是被俄羅斯擊敗。
安德烈很懷疑現在的德國,是否有實力重現拿破侖的輝煌。
“我并不是說這件事明天就會發生,但只要有這種可能,我們就要做好準備。”
喬治還有很多事要做。
喬治記得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紅俄由于毫無防備,軍隊幾乎被全殲,一直被德軍達到莫斯科,才憑借萬眾一心決死反擊,付出極大代價才擊退德軍的進攻。
莫斯科還不是轉折點,只是平衡了戰場主動權,伏爾加格勒戰役才是轉折點。
上一次世界大戰,喬治并沒有獲得完整的話語權,雖然守住了巴爾干戰區,最終還是因歐洲戰區崩潰而功虧一簣。
這一次喬治擁有完整的主導權,還會不會重蹈覆轍
為避免到時候措手不及,喬治從現在就要開始著手準備。
先把位于邊境地區的重要設施向內陸地區遷移,避免在開戰之初被德國人包餃子。
這又需要俄羅斯政府的配合。
“為什么”
瓦西里有同樣的疑問。
“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要未雨綢繆。”
喬治有節奏,先把兵工廠和戰備倉庫往后撤,然后是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最后才是野戰機場和駐軍。
“你要考慮清楚,這可是個大工程。”
瓦西里半信半疑。
之所以信一半,是因為長期以來的積累,讓瓦西里對喬治的信任堅不可摧。
可喬治所說的內容也太過駭人聽聞,俄羅斯不會坐視德國吞并法國。
一山不容二虎,如果歐洲可能統一,只能是俄羅斯。
“如果我們動手,多久可以擊敗法國”
喬治提醒瓦西里,時代不同了。
“最多七個月!”
瓦西里信心爆棚,之所以需要七個月,是因為俄羅斯需要6個月才能完成動員。
擊敗法國只需一個月而已。
動員并不是一紙動員令就能完成,部隊集結,新兵入伍接受訓練,軍工廠擴充產能,民用工廠開始按照計劃轉軍工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
“如果是德國呢”
喬治認可瓦西里的自信,俄軍多次推演,都是這個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