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進入俄羅斯的部隊,是德第45步兵師第192團,團長是曾在俄羅斯學習過的特爾施根特。
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俄羅斯作為第一個向德國主動提出援助的國家,“俄德友誼”曾被德國政府廣泛宣傳,深入人心。
192團并沒有遭到俄軍的抵抗,順利進入邊境小鎮基姆。
基姆的人口并不多,整個鎮子只有200余人。
當特爾施根特乘坐吉普車進入基姆,基姆的男女老少整整齊齊的排列在道路兩側,很多人手里還拿著水果和雞蛋。
這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嗎
特爾施根特還沒有來得及開心,道路旁邊的一個胖大嬸突然用手里的雞蛋,向特爾施根特砸過來,口中怒罵:“侵略者!”
特爾施根特曾在俄羅斯學習,會一些俄語。
“混蛋,滾出去!”
“背叛者,你們該下地獄!”
特爾施根特被好幾個雞蛋砸中,上半身都是蛋液,狼狽不堪。
“混蛋!”
特爾施根特的衛兵舉起手中的步槍。
“停!”
特爾施根特的心情像雞蛋一樣稀碎:“不要開槍。”
居民們只是砸雞蛋,并沒有發起真正的攻擊。
尼古拉要塞的守軍,向德軍扔的是手榴彈。
尼古拉要塞之前是俄軍的軍營,要塞內的軍火庫里囤積著近千萬發的子彈,夠守軍使用很久。
尼古拉要塞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墻足有一米厚,可以抵御小型火炮的轟擊。
德軍的編制跟俄軍差不多,團級重火力也只是120毫米迫擊炮,重型火炮要到師一級才有配備。
特爾施根特抵達尼古拉要塞的時候,戰斗已經爆發。
“這座要塞的結構非常堅固,除非使用重型火炮,才可能打擊到要塞內部。”
特爾施根特的參謀長,是同樣在俄羅斯學習過的勞姆。
“俄軍主力部隊已經撤走,要塞內的守軍所剩無幾,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它。”
特爾施根特胸前還沾著一個雞蛋黃。
“以我們對俄軍的了解,我們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勞姆不想實施人海戰術。
尼古拉要塞前面有一條河,唯一的一個通道是一座寬約10米左右的石橋。
“進攻!”
特爾施根特不想說太多。
192團的士兵,大多是波蘭人。
對于特爾施根特來說,可有可無。
或許這些士兵死光了,下一批補充進來的新兵是德國人呢。
在軍官的組織下,192團士兵向石橋靠近。
石橋正對面100米的要塞內,六挺重機槍一字排開,嚴陣以待。
這些重機槍并不是俄羅斯生產的,而是上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生產的馬克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