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集群參謀長弗朗茲哈爾德中將同樣一籌莫展。
哈爾德是巴巴羅薩計劃的策劃人。
巴巴羅薩計劃的核心是首先奪取制空權。
德軍對俄軍這些要塞的位置很清楚,也知道這些要塞的配置,如果拿不下制空權,派出地面部隊向這些堅固的要塞發起進攻,等同于對地面部隊的謀殺。
戰爭爆發前,曾有多位德軍軍官前往布列斯特要塞參觀,對于布列斯特要塞的結構很了解。
只了解沒用,能不能拿得下,只有打起來才知道。
“可不可能,總要試過才知道。”
博克眼中的迷茫一閃即逝。
對于是否和俄羅斯開戰,德軍內部的爭議巨大,最終還是小胡子一錘定音。
一山不能容二虎,德國即便集歐洲之力,也養不起500萬軍隊。
憑借雄厚的資源和工業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可以生產足夠多的飛機和裝甲戰車。
等俄羅斯擁有壓倒性優勢,即便德國不想打,俄羅斯也會主動向德國發動進攻。
現在的戰場形勢雖然焦灼,是因為空軍的搏殺還沒有分出勝負。
如果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俄羅斯的空軍,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積累的優秀飛行員,遲早會損失殆盡。
布列斯特要塞內囤積的物資,至少可供守軍使用一年,想減少損失,除非大膽穿插,將布列斯特要塞包圍,斷絕要塞的物資供應,將守軍活活困死。
可這樣做又談何容易。
俄軍在布列斯特要塞內的守軍雖然只有3萬人,配備的裝甲戰車卻超過200輛,即便將要塞周圍的橋梁全部炸斷,俄軍也有能力修復,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起鋼鐵浮橋供裝甲戰車通過。
俄軍在這一地區的軍隊足足150萬,和德軍相差無幾,穿插的德軍一著不慎,會被俄軍反包圍。
所以只有把俄軍這些分布在邊境地區的要塞群拿下,德軍才能執行下一步計劃。
和一籌莫展的博克不同,喬治穩操勝券。
德軍看似來勢洶洶,實際上也是三板斧,只要沒能在第一時間將俄羅斯空軍徹底消滅,德軍的閃電戰就無法順利實施。
和德國相比,俄羅斯的資源優勢太大了,完全不是一個體量級。
換成喬治是小胡子,喬治也會出于恐懼,即便明知不敵,也不得不主動發起對俄羅斯的進攻。
另一個時空的蘇德戰爭中,僅第一天,俄羅斯空軍損失1200架飛機,其中800架還未起飛就被炸毀。
之所以損失這么大,主要原因并不是德軍的突然襲擊,而是由于俄羅斯的失誤,機場距離邊境線太近,所以才被德軍偷襲得手。
俄羅斯早就通過戰略單位向后方遷移,將機場布置在距離邊境較遠的內陸地區。
雖然喬治不知道德軍精銳飛行員的損失情況,單就目前德軍的損失程度來說,喬治估計德軍的大規模進攻最多只能堅持一個月。
等一個月之后,德軍的飛機就將損失殆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