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丘吉爾的面,很多話不方便說。
丘吉爾確實招人煩,所以轉天小羅斯福再來拜訪喬治,就沒帶丘吉爾。
討厭的人不在,氣氛就好多了。
小羅斯福給喬治帶來了一張特殊的世界地圖。
和普通的世界地圖不同,小羅斯福帶來的這張世界地圖只標明了兩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和美國。
難怪不帶丘吉爾來。
這要是讓丘吉爾看到這張地圖,那還得了。
“如果未來世界是這種世界格局,可以讓俄羅斯滿意嗎”
喬治也沒想到,小羅斯福居然有這么大的魄力。
想想也可以理解。
俄羅斯的盟國已經包括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希臘、尤里耶夫大公國、澳大利亞、高麗,以及即將戰敗的德國。
除非美國想和俄羅斯再打一場,否則美國必須接受這個結果。
不過這么看的話,貌似又和冷戰沒什么區別了。
“國際聯盟那種一個國家一票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擁有足夠的實力,才有足夠的發言權,大國的利益不該被弱小國家所綁架,我們各自負責勢力范圍內的矛盾和糾紛,只有這樣,世界才能獲得長久的和平。”
小羅斯福不想冷戰,希望美國和俄羅斯可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這個計劃說白了就是美國和俄羅斯聯手瓜分歐洲。
“美國和俄羅斯從來不是對方的威脅,我們擁有很多相似之處,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我們應該像我們的前輩那樣,構建屬于我們的國際格局。”
小羅斯福意味深長,他口中的“前輩”,指的是英國和法國。
英法聯手確立的國際體系是殖民體系,現實已經證明,殖民體系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應該建立符合美國和俄羅斯利益的國際體系。
“我們可以從全世界獲得原材料,生產最優秀的商品,供應世界的需求,讓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
小羅斯福滔滔不絕,話說的很有誘惑力。
喬治對小羅斯福的這個體系并不陌生,這不就是未來美國所謂的“自由貿易體系”么。
所謂“自由貿易”就是新型殖民,用更隱蔽的方式掠奪全世界的財富,保證美國人過上想要的幸福生活。
至于其他地區的人們。
抱歉,他們不在這個體系的考慮范圍內。
這也不一定。
小羅斯福這套體系讓喬治都心動,經肯定是好經,關鍵是執行。
在小羅斯福這套體系內,美國和俄羅斯從全世界吸收人才和原材料,通過本國加工成工業品之后再向外出售。
等小羅斯福去世,美國開始給資本家松綁,以美國資本家的德性,還會按照小羅斯福設計的藍本執行嗎
到時候肯定又回到既然能通過金融輕松賺快錢,為什么還要苦哈哈的開工廠上。
雖然喬治并不認為小羅斯福設計的這套體系可以順利執行。
至少小羅斯福的理念是值得鼓勵的。
“是的,是時候建立新的國際體系了。”
喬治同意,即便美國不參與進來,喬治也會這樣做。
畢竟在俄羅斯聯盟,喬治已經搞了很多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