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自己的確是神鳥鳳凰,只不過是向神鳥鳳凰成長、進化的途中。”
“自己背上的字就是證據”
“同時,自己的成長似乎同相應品德之人有關,甚至能夠實現相互促進、互幫互助的關系。”
“但是具體的行為呢如果自己找到了有禮之人,又該如何做”
他想到了剛才自己身上的“禮”字綻放光芒的瞬間,帶給他的感覺。
輕微,卻又感受地格外清晰。
“禮”
“寡人之公主夏,自然是知禮之人,不過畢竟爾等是客,對于剛才公主夏的言語,卻是失禮了”
聽到六國使臣稱贊公主夏,作為初為人父的秦君,心中自然歡喜,不過卻喜怒不形于色,而是看向下方的囡囡,教導道
“今日宮室之內,是六國使臣,屆時秦國之貴賓,夏,寡人為你取名為夏,便是讓你之禮。”
“唯”
囡囡聽到秦君嬴駟的話,當即崩起了小臉,端正身子,小小的身子微微作揖,表明謹記君上之言。
與此同時,囡囡轉身看向一旁的六國使臣,同樣長長一揖,“貴使為秦國貴賓,適才夏失言,還請貴使恕罪”
“不敢”
見到一六歲稚童尚且如此知禮,六國使臣皆面色一肅,同時露出慚愧之色,連忙起身回禮。
同時更為驚嘆,秦國公主夏小小年紀,如此年幼,竟然言行舉止遵循一定的章法,談吐不俗,蕙質蘭心,當真是知禮之人,不愧夏之名
而已經站在青銅神樹上的白止看到這一幕,卻是心中一證。
“呵我卻是舍近求遠了”
“夏,有禮儀之大是謂夏,有章服之美故稱華”
“起初我不過認為囡囡是因為失去了母親,父親又是秦國君上,忽而表現地如此成熟、堅強。原來是我錯了”
“禮,即囡囡、公主夏、嬴夏”
此時,觀神鳥之禮已進行一半,作為被看之人,白止靜靜的作為旁觀者。
而六國使臣卻也問出了自己的問題,比如詳細了解神鳥降世之事,好待他們回國之后,稟告國君,記入典籍之中。
卻聽齊使詢問道
“神鳥不凡,剛才我等已經領略了,不過是背負神秘之圖案,哪國之人看之,皆認為是本國之文字。”
“同時還有其羽毛很是炫麗,但是,除此之外,可還有其他神異之處”
原來,齊使對于神鳥的神異似乎或許期待,此時見到神鳥之后,卻未達到他心中對神鳥的現象,忽而有些失望罷了
“神鳥可通人言”
上方的秦君嬴駟答道。
聽到秦君之言,別說是六國使臣,即使是秦國之臣,此時也不禁吃驚、懷疑。
雖然是神鳥,可是能通人言,就或許太夸張了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