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出使楚國返回途中不慎墜車,身體抱恙,閉門修養。然楚將留在咸陽再三拜見,張儀皆不見。
無奈,楚將欲覲見秦王,然無門。
憤慨至極,在咸陽城中斥責秦相無禮,失信于楚,不當人子
楚國背棄齊楚盟約,同秦國結盟,諸國已知,楚國是為了秦之神鳥。然而又聽聞秦相張儀無禮,失信于國,皆憤怒、譏笑之。
不過魏國意在神鳥亡,同時已附秦,當即魏王對外宣稱,秦國雖然曾經同西戎為伴,但也是禮儀之國,想必是秦相身體真的抱恙,才會讓楚將產生如此誤會。
東方諸國聽到魏國的話,自然明白這是魏國為秦國開脫,諸國心中皆譏笑魏國,魏國事秦,不惜忘卻昔日之辱
秦王從張儀的府邸返回,自然明白張儀如此做的原因。因為他自作主張,用神鳥換去楚國結盟,但明知神鳥不可入楚,故而出此下策,故意不給楚國神鳥。
“可是如此不就讓秦國失信于楚國如此,諸國將不再信任秦國”
面對秦王的擔憂,張儀卻說道“王上大可對外直言,以神鳥換去楚國同秦國結盟,乃是我秦相張儀的個人決斷,王上你并未同意。”
“同時,望王上免去我張儀秦國相邦之職”
聞言,秦王動容,不納。
張儀勸解之,“王上將此次神鳥入楚皆推至臣的身上,便可解秦國之危,并且免去我秦國相邦之職,可平息諸國之怨怒”
秦王無奈,最終采納之。
從秦國傳來罷去張儀秦之相邦一職的消息,楚國最為驚慌。
張儀不為相邦,那神鳥又如何入楚
且神鳥入楚乃是張儀個人決斷,著實讓楚國顏面盡失
堂堂一大國,竟然被張儀三言兩語誆騙,如此豈不是說楚國之中皆無人,亦或是昏庸之輩
楚國憤怒,欲要同秦國斷絕剛剛簽訂的盟約,并且派侍者前往齊國,欲再結合縱之約。
然,齊國因楚國失信,不愿結盟。
楚國騎虎難下,欲整兵伐秦
將軍交戰,楚敗于秦,失丹陽、漢中。
然而秦王派侍者前往楚國,求和,并提出欲用武關之外土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
楚王聞之,言“楚不求地,但求張儀。張儀入楚,黔中歸秦。”
秦王同意,張儀被送往楚國。
函谷關,高墻之上。
公主夏一身戎裝,手持秦劍,望著函谷關之外東方,怔怔失神。
在其身旁,神鳥立之。周圍士卒,皆側目而視。
公主夏身旁伴有神鳥,秦軍中皆知,公主夏率領陷陣營,又被稱為神鳥營。
月前楚國攻秦,公主夏率領陷陣營出咸陽,欲對陣楚軍。敗楚,秦王求和,以張儀退楚軍,并換取黔中之地。
故而,公主夏之陷陣營,便進軍函谷關,鎮守于此處。公主夏出征,在宮中無趣,白止也便跟隨。
如今神鳥再次出現的消息已經人盡皆知,且因為張儀之事,他國不再求神鳥。
神鳥卻也可光明正大的出現。
而在鎮守函谷關的秦卒之中,對于傳說中神鳥,自然驚嘆之。
不過幸好白止并未在眾人面前展露能夠口吐人言的能力,只是在無人之時才開口說話。
東方天際昏暗,淡淡的烏云覆蓋整片天空,同時有嗚咽的風聲在耳邊呼嘯,片刻不止。
函谷關外荒涼的曠野猶如一片死域,讓人望而生畏。
“師父,秦國何時才能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