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立至今,六世之澤,國富民強,已有直面匈奴之底蘊。
然而匈奴仍然以曾經態度對待大漢,大漢豈能容忍。且,大漢皇帝不是碌碌無為之帝王,雖未掌權親政,但是欲要早早布局。
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大漢皇帝昭告天下,招募出使西域之人。
長安城,未央宮,清涼殿。
年僅二十的漢武帝劉徹身著華美漢服,衣袖寬大,威嚴精美,端坐于高臺之上。
宮室威嚴,青銅燭臺矗立左右,燭火通明。金絲帷幔高懸,侍者宮女侍立左右。
而在下方,卻見有同樣身著華美漢服的人靜靜端坐。
卻見漢武帝劉徹目光銳利,看向下方之臣。
“丞相,可有人自薦出使西域之行”
漢武帝劉徹詢問之。
只見丞相竇嬰出列,面容蒼老,神態恭敬,拱手道“回陛下,未有人自薦”
大漢立國,漢承秦制,然,又有更改。比如秦之三省六部,漢也同樣設立。然而,卻又立三公,主管三省。
其中,丞相便為眼前之人竇嬰。
其乃外戚,竇太后堂兄之子。
聞言,漢武帝劉徹臉上露出失望之色,隨即目光看向一旁,隨即又道“太尉可有言訴說”
“回陛下,也無”
只見太尉田蚡同樣搖頭道。
聞言,漢武帝劉徹緩緩站起身來,望向宮門之外,感嘆道“朕乃大漢皇帝,竟然無人可用,當真是莫大的諷刺”
聽到漢武帝劉徹埋怨之言,一旁的幾人連忙將頭低了下去,尤其是一旁的竇嬰,神色更是微微一變。
讓臣子皆退,漢武帝劉徹獨座長樂宮,身前是竹簡文書,但是卻無心去處理。
蓋因,北方匈奴日益頻繁侵擾大漢,然而,以如今大漢之實力,北征匈奴,仍然不能大獲全勝。
故而,漢武帝劉徹欲派遣使者,前往于匈奴有仇之國大月氏
“匈奴控制西域諸國,并且設立僮仆都護,征西域諸國之稅,供養匈奴,使匈奴日漸強盛”
“若大漢只知征伐,而國力卻日漸衰微,匈奴卻有西域諸國供養,并無影響”
漢武帝劉徹注視著宮室之中的巨大堪輿圖,然而,大漢帝國之疆域,并沒有比秦時之疆域遼闊多少,甚至,比之秦時,多有不及
而在西域之地,堪輿圖上一片空白,無任何標記文字。
這乃是漢武帝劉徹心中憂慮之處。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然,兵者,詭道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欲征匈奴,必知西域。欲逐匈奴,必得西域
“大月氏”
漢武帝劉徹沉吟良久
長安城一處院落之中,卻見已經二十五歲的張騫突然返回,無視了侍女的恭敬,然后直接回到了房間之內。
“神鳥,皇帝招募出使西域之臣,我愿往”
只見相片手持城中之告示,然后放置在桌案之上,臉上帶著興奮之色。
隨即,白止的身影瞬間出現。
看了眼張騫興奮的表情,不禁嚴肅詢問道“去往西域汝可知西域之遠”
聽到神鳥之問,張騫興奮的心情頓時平靜,然后靜靜思考,隨即道“天之遠,仍往”
張騫堅定的點頭。
隨即,白止又道“旅途之遠,并不為艱難,真正艱難,乃是需要跨越山澤大川、沙漠雪山,甚至是盜賊、匈奴人之侵擾,有性命之危,汝可能忍受”
“能”
張騫思忖隨即認真的點頭。
看到這里,白止不再多言。
張騫欲致仕,宮廷郎官之職非其所愿,而出使西域之令,讓其意動。
天下之大,何處不能去
雖有艱險,定然有始有終
看到神鳥沒再多說阻止,張騫臉上露出感激之色,隨即再次轉身離去,去往了大漢皇宮。
未央宮之中,漢武帝劉徹正在處理文書,突然護衛在宮廷左右的一名侍從突然進入宮室之中,然后恭敬行禮
“見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