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聽到張騫主動請求自己,漢武帝劉徹豈能拒絕,且不說張騫主動請纓前往西域,以解自己之困,同時漢武帝也對其頗為欣賞之。
于是當即點頭,道“愛卿且訴說,若是小事,朕皆準”
“陛下,臣觀長安城之中多有孤兒”
隨后,張騫將城中孤兒之事說與漢武帝劉徹聽,最后道“臣請陛下在長安城之中設立孤兒收容教養之所”
“其一,不僅可以毋使嬰孩夭折,也可為朝廷培養賢才,一舉兩得也”
聽到張騫之言,不僅僅是漢武帝劉徹,連同一旁的董仲舒看向張騫的目光也變得不同了。
而董仲舒更甚,看向張騫的目光,猶如知己。
董仲舒當即附和道“陛下,張騫此言大善,之前臣便有此意”
其實漢武帝劉徹聽了張騫的話,已經意動九分,再加上董仲舒之言,更加堅定了心中想法。
于是點頭,同時感嘆道“朕只知張愛卿守信,未曾想,卻也是如此大仁大德之人,朕敬服之”
漢武帝如何不知張騫的意思,回想直接初為皇帝之時,朝中無人可用,有才能之賢才,往往為他人所培養,不為帝才。
故而,讓他處理諸多政事、官員任免,多有掣肘。
若是朝廷培養嬰孩,從小教導之,皆以皇帝為上,屆時,朝堂之人,便有可有之才。
漢武帝劉徹激動的站了起來,來到向前身旁,重重拍了拍張騫的肩膀,若不是張騫已經請纓出使西域之事,必然會授予其要職,伴于左右,為自己出謀劃策。
只見在張騫和董仲舒的注視之下,漢武帝劉徹有沉默了下來,片刻,漢武帝抬起頭來,目光炯炯,道“只是收養孩童還不夠”
“朕欲在城中設立傳授知識之處,猶如秦之七十二博士,設立博士學宮”
“如此”
漢武帝劉徹神色激動,道“如此,那便將學宮取名為太學”
“太學”
董仲舒聞言,卻眼前一亮,當即諫言,道“臣聯系陛下罷黜百家之言,以儒家為治國之道”
“儒家”
聽到董仲舒之言,漢武帝劉徹卻再次沉默了下來,道“此事不急”
聽到董仲舒所請,漢武帝劉徹卻沉默了下來,對于董仲舒之請,他心中警惕。
秦時之鑒尚在眼前,如何獨寵一家之言
秦行法家,統一六國乃知法家不適合新朝,乃汲取百家精華,溶于一體,是謂“秦法”
如此,也不是獨尊一家之言
而作為大漢之皇帝,豈能若于他人,更不必說是秦之始皇帝。
故而,漢武帝劉徹心中與行黃老之道,同時汲取百家精粹,融與道家之言,形成獨屬于大漢帝國的“漢道”
對于董仲舒所請,張騫并不知曉。畢竟他不知剛才董仲舒和皇帝談話。
而張騫身體之中的白止卻微微驚訝,目光不禁看向了一旁的董仲舒。
未曾想,眼前的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董仲舒,勸諫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
白止回想漢獨尊儒術的意義
加強了中央集權
穩定社會秩序
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
但是,獨尊儒術之劣處,也顯而易見
限制了民智
一家獨大,左右王朝政令
脅迫君權,行廢立之舉
從某種層次上來說,后面的王莽篡漢,便是獨尊儒術而導致的
此時,因為秦朝歷史的改變,從而影響了漢朝漢武帝劉徹一些政策的制定、施行
這是白止所沒有想到的。
不過,這也是白止想要看到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