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天下反應
在接到長安城召令的第一天,安祿山并沒有第一時間準備去往長安城的事宜,反而是點兵點將,召集大軍,似乎開始征戰之事。
早就被安排在安祿山周圍的暗探瞬間便察覺到了信息,隨即快速返回長安城,稟告消息。
但是,白止早就對安祿山的一舉一動清清楚楚,身在長安城永安公主府,白止便叫來宮中的侍者,交代道“將此書信交給皇帝,讓皇帝按照書信之上所寫去做。”
“是”
侍者聽到白止的話,當即恭敬的應道,隨即又快速離去。
看著侍者離去的背影,一旁的李歆霓沉默片刻道“安穩嗎”
聽到李歆霓的話,白止看了看一旁已經衰老、一副婦人的模樣的李歆霓,然后才說道“只要皇帝做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罷了,其他的我會去處理。”
所謂的必須要做的事情,其實也就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唐朝安史之亂之后,隨即最后也平定了,但是對唐王朝的影響卻非常的大
也是后世之人認定的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點,而在安史之亂前夕,也是唐王朝鼎盛時期。
而白止讓唐玄宗李隆基做的事情,便是讓了唐做好宣傳,也就是所謂的贏取民心,爭取天下道義。
“如果不是,恐怕”
不過,中年人臉上的皺紋也漸漸多了起來,沒有了往日的瀟灑。
當然,當唐玄宗李隆基賺取了一定的民心之后,白止也不會讓大唐真正的派軍去攻打,而是自己親自動手,讓天下之人免除于兵災之禍。
而此時大唐既然已經察覺到了河東節度使安祿山有反叛之心,為何不暗地里進行調兵遣將,對安祿山進行合圍,盡量不讓安祿山離開一地,然后再想辦法殲滅,反而還如此高調的宣傳,豈不是逼迫安祿山盡快造反
一處水鄉之中,一個中年男子腰間配青蓮寶劍,一身白衣,望著身前靜靜流淌的小溪,88他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不安。
他自號青蓮居士,再次居住之地,院落之中的湖中多種植有青蓮,此時正是青蓮盛開的季節,碧綠的蓮葉浮在水面上,一朵朵純潔的荷花盛開。
李歆霓臉上流露出回味的感覺,抬手看著自己手上的皺紋,道“生老病死,天道輪回,此乃天地之理,只有真正的去經歷、去感受了,才會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
畢竟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
李歆霓作為聰慧之人,自然明白白止話中的意思,隨即也不再多問。
然而,長安城之中的所有人雖然沉浸在這份繁華之中,但是更多的人同樣關注著家國大事。
華夏王朝一向霸道與王道并行,但是在更多的時期是崇尚王道。
一些人語氣之中盡是自信,甚至于對于那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甚是蔑視。
李歆霓沉吟片刻,似乎是在思考,也似乎是在仔細感受,說道“非同一般的感覺”
傍晚,長安城的熱鬧似乎到了鼎盛,華燈初上,車水馬龍。夏日的炎熱也逐漸淡去,夜晚的清涼化作習習微風,吹入每個人的衣衫。
但是,若是河東節度使安祿山敬酒不吃吃罰酒,拒絕遵從詔令,暗地里征兵備戰,恐怕迎接他的將是神鳥的怒火。
雖然未有節日,但是夜空之中也不時綻放璀璨的煙花,也有才子佳人,隔空而望、相視一笑或掩面而走,不知又有多少的姻緣在此夜牽定
各種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吸引了街道之上的行人不時駐足觀看,又有沁人心脾的異香傳來,讓人唇齒生津。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也對下面人的疑惑沒有解釋,只是靜靜等待著神鳥的下一步指示,同時,也在時刻注意著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的動靜。
說到這里,李歆霓雍容華貴的面孔之上帶著淡淡的笑容,端莊淡雅,宮裙之上繡有淡淡的花紋,宮裙為素色,似乎代表著她此時的心境,無欲無求。
民間一些有識之士無法理解,而朝堂之中的人更不理解,但是對于皇帝的命令,他們又不得不實行,只是很不情愿。
此時的白衣中年人,自然便是李白。雖然遠看似是中年人,但是近看,也已經老了。離開長安也有許久,他也游歷了許多地方,見過了許多的人,聽聞了許多的故事,觀賞了許多的景致。
一旁的好友不禁勸道“肉食者某知,吾等為何多慮之”
故而在每個王朝出現反叛者的時候,都會打出一定的旗號,比如靖難、清君側等
而白止讓唐玄宗李隆基做的,便是先一步向天下之人宣告安祿山的野心,使安祿山的圖謀暴露于天下之人的面前。
根本不是長安城這種未曾上過戰場的士卒可以比的
半過月之前,自己的皇帝詔令已經送往了安祿山處,只要安祿山老老實實的來到長安城,唐玄宗李隆基便不會要他的性命,只不過
會以后將會永遠的留在長安城之中,當一個富貴之人。
在此之前,安祿山在禪堂之中四處打點,因為皇帝陛下的信任,被委任了河東節度使之職如此,更是兵強馬壯,擁有兵馬二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