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想不到埃菲爾鐵塔竟然成了日后法國的一個國家符號。
梁誠還不忘給載振上課“貝子爺,當年法國和普魯士打仗,也曾賠了50億法郎,但是現在他們不還是那么強大。”
“50億法郎”載振訝道,“這是多少錢”
“總之遠超了咱們賠給各國的銀兩。”
載振不可思議道“為什么賠了這么多銀子,法國現在還可以這么強盛”
梁誠適時地說道“因為他們發生了變革,所以我們也需要做出改變。”
“什么變革”
“就比如共和或者立憲”
載振擺擺手,“這不是我能決定的,回去寫個匯報讓太后決定吧。”
李諭在一旁暗笑,怎么可能說得通,梁誠再努力,也是白搭。
當年俾斯麥為了統一德國,一封小小的“埃姆斯密電”就誘使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拿破侖三世還真以為自己也是拿破侖,結果被打得屁滾尿流。
論手腕高超,拿破侖三世在鐵血宰相俾斯麥面前就是個弟中弟。
李諭私下里甚至覺得雖然李鴻章是有功勞的,但一些人把李鴻章稱為“東方俾斯麥”,真的是抬高了李,或者拉低了俾斯麥,他們成就上的差距還是很懸殊的。
俾斯麥本人聽了此說法后也講過一句話“李鴻章是東方的俾斯麥,我卻不會是西方的李鴻章。”
這句話就很耐人尋味了。
再說,李鴻章無論如何也是在賠款條約上簽的字,而俾斯麥那是虎口奪牙,從法國手里打出來的賠款。
普法戰爭對德國何其重要,也不需多說,雖然戰爭對象是法國,但就是人家為了自身統一打的戰爭。
戰爭勝利后,威廉一世甚至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成為德國皇帝,極盡嘲諷。
普法戰爭后,德國要求法國賠償50億法郎。按照辛丑等條約所用的單位“關平銀”,換算一下差不多是12億兩左右關平銀,的確超過了大清所有賠償的總額。
而且在賠償完之前,德國還會在法國駐軍,逼得法國老老實實給錢。
但神奇的是,法國竟然很快就送走了德國軍隊。因為他們發動了金融資本的力量,只發行了三次國債,就迅速籌集了50億法郎
法國也因此嘗到了金融的甜頭,后續一直四處發行資本,活脫脫變成了一個“高利貸帝國”,一戰前已經富得流油,每年光吃利息都能讓法國人過得很滋潤。
日本的崛起也有那么一點學習了德國,也是通過發動戰爭拿到賠款和國際地位,建立民族自信心,繼而發展工商業。
不過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戰爭最大的遺留還是仇恨。
后來一戰中法國打得那么兇,上百萬人懷著對德國的無限恨意前仆后繼又死在了馬克沁機槍之下,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何其慘烈,人命就像韭菜一樣被一茬茬割掉。
戰勝后法國赫然又讓德國賠償1120億金馬克,換算一下差不多是300多億兩關平銀直到2010年,德國才還完最后一筆賠款
冤冤相報何時了
德國也再次懷恨在心,幾十年后再次發動二戰,又是無數人命財產灰飛煙滅。
李諭站在后世的視角,知道這些事只有串起來看,才會發現都是有因有果、環環相扣,更覺觸目驚心。
不過,這些他沒法給載振講。
單單只說法國度過難關采用的金融手段,就大清那腐敗水平,你讓他們發行國債試試先不說大清那可憐的信用,國債有沒有人買的問題,如果有人買,他們也肯定會借此拼命洗劫人民財產,恐怕金圓券要提前四十多年問世。
那將導致多少人會家破人亡,真是想想就不寒而栗。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