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訪問相比之前載灃的出訪,肯定是成功的。國外的消息也是早早就通過電報傳回了國。
碼頭赫然列著兩隊北洋常備軍,最前方站著一身新式軍裝的袁世凱。
出航的時候沒有送行,這次返航他作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倒是來了。
當年的大清沒啥外交能力,載振這次出去也算不上什么外交上的出訪,最多算作游歷。不過誰都沒想到他們連著登上好幾次頭條,在大半個歐洲都引起轟動。
主要原因當然還是李諭實在是太給力了。
誰能想到反而是大清最弱的科學上有了意想不到的名氣。額,好像其他也都挺弱
僅僅往前數幾十年,大清士人還瞧不上科學這種“奇淫巧技”,不過現在時代變了,真是不敢了,全國到處都在研究如何設立新學堂學習西學。
袁世凱對此就很積極,甚至在自己的北洋常備軍中都設置了不少學堂。
雖然上陣打仗用不了多少知識,但是啥都不懂那不就是傻帽,指揮起來也不方便。
李諭曾經的同學有學土木工程的,高中畢業后出國參與工程建設,那位同學去的就是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很多人可能知道阿聯酋的迪拜,但其實阿聯酋的首都是阿布扎比。
當時建造阿布扎比的財政大樓和機場附屬項目,國內帶過去的人肯定都是技術工種,工資都很高。
至于干活的勞務隊,肯定不能再用國內的,否則成本就控制不住。所以勞務隊基本都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亞過來的。一個月工錢2000rb,這些人高興得簡直要瘋。
曾經那位同學給他抱怨過多次不少阿三真的是太難教了,手把手教都教不會而且又懶,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上班不磨洋工已經謝天謝地,總之遠沒國內的勞務隊好用。
無論在什么領域,懂點文化真的都是很有用的。
當年抗戰時期咱們也是不遺余力在部隊中掃文盲、教文化,都不是白教,戰斗力提升極為有用。
袁世凱曾經雖兩次名落孫山,沒能考上功名,但他一步步從基層爬上來,對于軍隊建設心中很有譜。今天他身后的兩列北洋常備軍,就是如今大清最強戰力。
本來他的部隊是歸榮祿管,屬前、后、左、右、中五軍的右軍,也是其中唯一的新軍。
兩年前袁世凱帶著自己的武衛右軍移防山東。
然后然后剩下的四軍全被入侵的八國聯軍擊潰了。
袁世凱當時參與東南互保,嘴上答應派3000人北上勤王,不過最后還是按下了命令。
如今他手里的部隊就是大清唯一的王牌,地位自然嗖嗖往上漲。
這都是實權的東西,袁世凱屬于官場老油條,后來慈禧想讓他加入軍機處,袁世凱都很不樂意,不對,應該說壓根已經看不上軍機處。
像是曾國藩、李鴻章也都沒有進過軍機處,并不妨礙他們的地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