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在這一點上還是很堅決的。
張百熙也同意他的觀點“沒錯,條件可以放寬,但是不可沒有條件”
丁韙良看他們這種態度,心中也就放心了,于是也問道“官學大人,我們是不是可以盡快擬訂考試題目”
“沒錯。”張百熙安排道,“教育學及修身大義篇由吳汝綸教習擬題、中外史學由辜鴻銘教習擬題、算學及物理化學由丁韙良教習擬題、地理學及外文由嚴復總辦擬題。各位有沒有異議”
眾人均回答道“沒有異議。”
張百熙道“很好,各位回去盡快擬訂題目,三日后呈報于我,大學堂之招生將定于九月十三正式開始”
日子既已敲定,各位教習立刻緊鑼密鼓開始出題。
之所以三日后就要定好,也是管學大臣張百熙為了盡可能縮短出題時間,以防止泄題發生。
話說,,,版。
有這心思的人還是不少的,即便是新學堂新考試。
三日后幾位教習呈上題目,張百熙閱覽后立刻全部照準采用。
另一位管學大臣蒙古正黃旗人榮慶自然也看到了題目,不少人紛至沓來想要求取一二分消息。
他們知道張百熙油鹽不進,只能試試從榮慶身上突破一下,卻沒想到榮慶這次也異常堅決,守口如瓶,甚至放出話來一直到考試結束,謝絕待客
幸虧這次上下通力,才能讓京師大學堂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招生在公正的環境下進行。
雖然學習條件參差不齊,但能把錄取條件統一,已經是現在能做到最好的程度。
既然是特殊照顧,丁韙良自然已經提前為李諭辦好了學籍,只需要到時參加考試即可。
李諭是一點都不擔心,復習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這幾天還為唐文治寫好了科學篇的考察報告。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十三,即公歷1902年10月14日,考試如期在京師大學堂舉行
李諭一大早吃了根油條和兩個雞蛋,這是年少時的傳統,寓意能考100分。然后拿著丁韙良給的學籍證明和考試報名單來到了考場。
驗明正身后,李諭進到了考場,按照考場人員的指示來到了自己的座位。
每個考場只有十四人,相隔較遠,并有三名監考時刻巡視。
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高考”,感覺上似乎和上一次沒有什么區別。
因為他并不是參加科舉考試,如果是科考,每一科就要在一間只有一平方米左右的小隔間里待上三天三夜。
李諭曾經到南京游玩時,去過江南貢院游覽,也就是中國科舉博物館。還進去小隔間中感受了感受,那種逼仄的環境,反正讓他在如此小的地方連續坐上三天三夜肯定辦不到。
況且按照當時的傳統,還不能隨便出去大便,因為大便被認為是非常晦氣的
想想就無法接受,那得什么毅力的人才能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