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樓今年剛剛營業,位置在皇宮東華門外。皇城根下,位置絕佳,年初剛開業時就造的聲勢極大,當時東華門大街可謂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據說東興樓的兩位東家一個是宮里的,一個是放印子錢也就是高利貸的大財主,兩人共同出資三萬兩建設了東興樓。
但運營的領東即總經理則是安樹塘,把東興樓做大做強的也正是此人。
歷來趕考的仕子都喜歡聚在酒樓高談闊論,說不定萬一就能結交上未來的當朝權貴。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三人剛到東興樓門口,馮祖荀又朝著人群喊過了一聲“老吳,來這,一起一起”
過來的是個差不多30歲的中年人,現在考大學堂的人年齡普遍偏大,何育杰只有20歲,已經屬于年齡較小的。
大家對三四十歲還在考大學的現象也壓根見怪不怪,畢竟范進五十多歲才中舉不是。
馮祖荀對李諭道“他叫吳景廉,祖上名氣大得很,你猜是誰”
李諭想了想“姓吳吳敬梓”
馮祖荀搖了搖頭。
李諭心中想起一個名字“該不會是”
馮祖荀笑道“對,就是吳三桂”
三藩事敗后,吳氏一族被遷回原籍,投于下五旗,充作了站丁。經過了兩百多年才慢慢又經營成了當地富戶,也算是可以了,畢竟吳三桂當年干得可是誅九族的造反買賣,沒有趕盡殺絕已經非常難得。
吳景廉走過來道“馮兄弟、何兄弟”
馮祖荀也給他介紹了李諭“快認識認識,他就是這段時間報紙頭版的常客李諭。”
吳景廉訝道“李諭這么看,還真和報紙上的照片有點像。實在沒想到能在這見著個大名人。”
吳景廉日后在民國政壇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曾經四次出任國會議長。
但是由于吳家的“不光彩”過往,吳景廉現在并沒有敢報考京師大學堂仕學館,而是報考了師范館。
吳景廉標志性的兩抹胡子,和照片上也挺像。
李諭說“我也沒想到吳先生來考大學堂。”
吳景廉21歲就中了舉人,幾年前又進入國子監成為了一名貢生。
吳景廉道“我那舉人沒用,當不了什么官。”
馮祖荀邀請道“反正大家都是應考生,一起吃飯吧。”
“承蒙相邀。”吳景廉抱拳道。
幾人在一處空桌旁落座,店小二立刻端著茶跑了過來,“幾位客官吃點啥”
馮祖荀說“李先生,您是山東人,山東菜您熟,看著點幾樣吧。”
李諭看了看柜子上掛的幾個牌子,“我可真就隨便點了,你們有什么忌口”
“李先生隨便點哪有什么忌口,我們在京城也不是呆了一天兩天。”何育杰道。
“那好,小二,”李諭指著牌子說,“就要油燜大蝦、九轉肥腸、醬汁鯉魚、醬爆雞丁、干煎桂魚和芙蓉干貝。”
“好來,客官,您可真是行家啊,”小二給幾人倒上茶,“您幾位稍等”
李諭剛要喝一口茶,聽到后面傳來另一人的聲音
“呵什么行家,幾個窮破書生罷了小二,你給我們這桌上燕尾魚翅、云片熊掌、蔥燒海參、還有鍋塌鮑魚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