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看光緒使用鉛筆很流暢,寫英文也很漂亮,果然練過軟筆書法的人再寫硬筆書法上手簡直不要太快,就像開大貨車的司機再讓他開轎車一樣。
李諭又找來一張紙,寫下一些作業題目,并且有針對性地寫了一些數學的邏輯,都是些很簡單的東西,不過對于光緒來說的確都是新學問。
光緒今天是頭一次見這么上課的,效率比以前的經義老師好了太多,老毛病又要犯“如此優秀的教學方式,朕必要推向全國”
但是他剛說完這話,崔玉貴就走了進來,他對李諭說“你寫的什么東西”
“作業啊,怎么了”李諭說。
崔玉貴瞄了一眼“什么亂七八糟的鬼畫符,你再抄一份,我要拿給太后老佛爺看。”
光緒已經忍了他很久,說道“崔玉貴,難道上課內容也要給親爸爸看”
崔玉貴一點也不怕光緒“上課的書本不用看,太后知道是丁韙良總教習拿來的,但是李諭寫的所有東西都要再抄一份給太后。”
李諭知道情況,于是說“好吧,也用不了多久,多寫一份就是。”
崔玉貴拿過李諭再次抄好的內容,才滿意道“好,反正時辰差不多了,萬歲爺,我們走了。”
光緒這皇帝當得真是沒什么滋味,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下,完全沒有自由。
李諭和張德彝自然也不能多逗留,跟著崔玉貴告別了光緒帝。
李諭和張德彝直接離開了西苑,而崔玉貴則把李諭的手書拿給慈禧看。
慈禧琢磨了一會兒沒看明白,不過總歸的確是西洋的科學內容,他叫過來榮祿“你拿著。”
榮祿說“太后,我也看不懂。”
慈禧說“我知道你不懂,也不指望你懂。但好歹是給皇帝當老師,你把他寫的東西寄給翁同龢看看。”
翁同龢是兩朝帝師,擔任過同治帝與光緒帝的老師,但在四年前被開缺回籍,并被下旨“永不敘用”。
即便慈禧西狩歸來,將很多官員恢復原職,也并沒有再用翁同龢。
榮祿問道“太后的意思是”
“沒什么意思,就是讓他看看,他上過好多折子,想要再為朝廷效力,不過我可不再想看到他。但關于這件事,我想倒是可以聽聽他的意見。”
榮祿明白了慈禧意思,說永不敘用就是真的永不敘用,但是作為兩朝帝師,就暫且讓他看看新教習什么水平。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前半句都知道說的是合肥人李鴻章,至于后半句,就是常熟人翁同龢了。
翁同龢罷官后便居住在常熟虞山。
提起翁同龢,可能除了作為兩朝帝師外,最出名的就是他“清流誤國”的事跡。
許多也是屬于朝廷內部的政治斗爭,因為恰好翁同龢與李鴻章是死對頭,幾乎事事唱反調。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翁同龢晚年犯了不少重大錯誤,甲午戰爭時,李鴻章主和,翁同龢則堅決主戰。
不過其實翁同龢并沒有像電視劇里那樣真的敢克扣北洋軍費,他雖和李鴻章有仇,但當時海軍軍費的確并不走翁同龢主管的戶部。
海軍軍費有個專門的海軍衙門,由慶親王奕劻、醇親王奕譞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一起管理,而奕劻和奕譞兩人基本是做甩手掌柜,實權還是在李鴻章手里。
但翁同龢確實主戰,一方面是因為清流本色,必須打打輸了也不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