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歐洲各大報刊的頭版都畫上了一條東方黃河里的“鯉魚”,但是為了照顧歐洲的讀者,報紙在旁邊畫上了大西洋的颶風。
而且還是一場學術颶風
由于新聞稿通俗易懂,一時間街頭巷尾討論的都是“鯉魚效應”。
有人也由此想到了那首蘇格蘭民謠
“少了一個鐵釘,掉了一個馬掌;
掉了一個馬掌,失了一匹戰馬;
失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個國王;
丟了一個國王,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
說的也是由微觀不起眼的小事,導致了宏觀巨大改變的歷史事件。
這個故事的原型是歷史上英國的博斯沃思戰役。
1485年,理查三世繼位為英王后,流亡法國的亨利伯爵在法王的支持下率領2000名法國兵從威爾士登錄,前往倫敦向理查三世挑戰。
雙方在英格蘭中部的博斯沃思平原相遇,緊跟著爆發了決戰。
戰斗開始前,理查三世的馬夫發現國王坐騎的四個馬掌都磨損得很厲害,就找到鐵匠要求更換馬掌。
但因為這段時間一直在行軍,鐵匠已經為很多人換過馬掌,原來準備好的馬蹄鐵都用完了。他就把鐵料從鐵條上弄下,又敲成馬蹄鐵。
在往馬蹄子上釘的時候,外邊的集合號已經吹響了。
馬夫急得連連催促,鐵匠說“第四個馬掌還缺個釘子,等我再打出個釘子,把馬掌釘牢就成。”
馬夫急了“等你再打個釘子出來,我的腦袋早讓國王給砍了別廢話,趕緊釘上”
鐵匠沒轍,只好拿三個釘子湊和著釘上了最后一個馬掌。
戰斗爆發以后,英格蘭國王親自率領的部隊戰斗力相當強,不是亨利那小子臨時拉起來的部隊所能比擬。
理查三世非常勇勐,甚至親手殺死了亨利的旗手。
很快,理查三世與敵軍展開最后一戰。
悲劇的是,他開始沖鋒的時候,坐騎那個沒釘好的馬掌掉了。理查三世的馬當時就摔了個大馬趴,把理查三世給甩了出去。理查三世隨即被蜂擁而上的敵兵剁成了肉丁。
就這樣,理查三世丟了王國,也丟了命。
當然,這也只是個傳說故事。
不過此時各界由此引起的討論真的是不絕于耳,甚至有人還在討論拿破侖的滑鐵盧戰役也是因此而敗。
數學界看的是推導與思想,而其他各界尤其是民眾雖然不懂高深的數學,但是“鯉魚效應”真的絕了,他們看到的是細節決定成敗。
總之由于李諭的論文,現在到處是對其不同視角的解讀。
甚至本來譯作的“careect”,許多人也不管姓與名先后了,直接念做李諭名字的諧音“iyueect”。
他的名字也因此再次響徹歐洲,效果甚至不弱于發現冥王星的那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