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走出門,正好趙謙興高采烈拉著鳳鈴回來,鳳鈴手里拿著一些剛剛買的便宜胭脂水粉和梳子、鏡子等物品。
鳳鈴說“還別說,剛開的這家市場東西真全。”
趙謙撓著頭說“對不住了,鳳鈴,只能給你買這些便宜貨,比不上你之前的。”
鳳鈴之前在煙花之地,涂脂抹粉用的可都是上等品。
鳳鈴道“你可別這么說”
李諭走過來說“以后你們采買生活物品和衣服鞋帽,就買好的,買完找我報銷。”
鳳鈴道“先生,那哪行衣服就罷了,這些胭脂水粉對一個女仆可不是必需品。”
李諭笑道“就像你之前說的,不能丟了我們李府的臉面,你們以后都要穿戴好點。”
鳳鈴和趙謙感激道“謝先生”
李諭對趙謙道“走,我們出門,去大清郵局寄信。”
“好來”趙謙抽出毛巾擦了擦車座,“先生請上車,讓我京城一熘煙兒帶您穿街走巷”
趙謙速度很快快,寄完信往回走時,還不忘給李諭繼續說新鮮事“先生,您知不知道,金魚胡同剛開了家東安市場,可熱鬧了,我和鳳鈴就是去那買的胭脂水粉,里面要啥有啥。”
東安市場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一座綜合商場,位置就在今天王府井旁邊,歷經一百多年的滄桑歲月,依然健在。
李諭來了興趣“走,去看看”
路過金魚胡同和東安門大街時,路旁熟悉的小攤小販都不見了,就連李諭常去吃面的丁德山小攤也不在。
“路兩邊還真是干凈。”李諭道。
趙謙道“對啊,先生,聽說是因為耽誤了當官的上朝進入宮門,住在金魚胡同的那桐尚書上奏把商販都趕到了東安市場里。”
東安門是住在北京東城的官員們上朝的必經路,沿街越來越多的商販擋住了道路,車馬有時都過不去,每天就和趕集似的。
“集中起來形成個商場倒不是壞事。”李諭說。
趙謙說“剛開始很多商販還不愿意來,有些跑去了廟會,不過市場里卻越來越興旺,商販們也都自然而然過來了。”
現在的京城也的確需要個大市場,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城時,前門外大柵欄被火燒成一片瓦礫,里面曾經的商販這兩年四處飄蕩,如今有了落腳點,也迅速轉到了東安市場。
李諭往里面走去,剛剛成立的東安市場很簡陋,擺地攤的、搭布棚的、推小車的都有。
不過聚合在一起倒是好挑選,畢竟賣什么的都有,小吃、雜貨、蔬菜、瓜果、衣服鞋帽等等一應俱全,大部分都是占地很小的攤位。
李諭在市場里找到了丁德山,走上前道“最近生意如何”
“吆客官,好久不見”丁德山道,“您看得出來,市場里生意倒是不錯。老熟客也都知道我,順著都來了,現在挺多別處來的攤主也吃我煮的面。客官是要來一碗面嗎”
“給我做四碗面,帶走。”李諭道。
“好來,客官你稍等”
李諭看到丁德山的錢箱下壓著一張綠色的票,問道“這是什么”
丁德山邊下面邊說“交了地皮錢,市場給的票,要是沒它,就會被駐場巡捕趕出去。”
李諭指著四周問“所有的攤位都有票”
丁德山說“都有,不過不一樣,客官你看我這個綠色票,是專門發給占地一丈的攤位,每天要70文錢。如果是攤位只有五尺見方的,那就是粉色票,每天40文。聽說還有更大的一丈五尺以上的攤位,就要110文,發給綠色票和粉色票各一張。”
李諭說“沒想到管理還挺嚴格。”
“可不是嘛”丁德山繼續說道,“每天收市的時候票子都會收上去,第二天來了還要再重新買票。”
李諭道“那他們還真是省票了,就這么些票,每天來回發便是。”
丁德山裝好四個盒子“客官,您的面。”
趙謙接了過來,對他說“晚點我就會把盒子捎回來。”
李諭身后有人見狀也沖他們喊道“牛肉面就著爆肚才是絕配,客官再來份爆肚吧”
丁德山對李諭道“客官,他是東安市場的爆肚王王福奎,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是味道沒的說。”
“既然是你推薦的,那我肯定要嘗嘗,”李諭對“爆肚王”說,“給我來四份爆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