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車”張謇也納悶道,“你說的都是上古的事情了,難道真有”
李諭說“當年具體是如何確實已經不好說,不過既然要造個工藝品,又要在我們自己的場館展出,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歷史上的這么一段故事。”
周學熙問道“那么說,這個小車可以一直指向南方”
周學熙感覺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指南針他也知道。
李諭說“不見得是哪個方向,但是只要讓車上的箭頭確定一個方位,不論這輛車如何行駛、拐多少次彎,車上的箭頭方向都不會變。”
本來李諭是想做個手指前方的小人,但這就需要手藝了,完全超出了李諭的藝術水平,他就只要用輻條簡易做了個箭頭。
“這么神奇”張謇訝道。
李諭推動小車,給他們展示了一下,確實不管李諭如何拉著兩個輪子的小車拐彎,車上的箭頭方向都不會變。
張謇也想到了指南針,于是問道“莫非用了磁石”
李諭端起小車“并沒有磁石,里面只是一些齒輪。”
周學熙和張謇不可思議道“簡直像變戲法,竟然不用磁石就可以一直指向同一個方向”
周學熙和張謇端詳了半天內部結構,“不可思議,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就是差速器原理,李諭當年好歹也是本科機械專業,對他來說是非常稀松平常的玩意。
李諭給他們解釋了一會兒原理,雖然兩人依然不是特別明白,但大體聽出來這是機械方面的學問。
“有點意思這種差,差速器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兩人都是實業家,直接問出來一個現實問題。
李諭說“它的用處可大了,尤其是今后可以用在汽車上面。”
“汽車”兩人只不過大體聽過這個新鮮玩意。
李諭說“就是可以由人駕駛的機器,去年袁總督應該給太后獻過一臺。”
雖然1902年底,袁世凱剛搞了一輛汽車獻給慈禧,但周學熙并沒有見過實物。
現在中國的汽車總量應該僅僅只是個位數,絕對的超級稀有玩意,在路上看到汽車的概率還沒有看到一只老虎高。
張謇道“我倒是聽人說上海有兩臺,不過一臺只能裝下四五人,運載能力遠遠不如火車,對于工業發展似乎沒有太大價值,只是權貴階層的玩物而已。”
李諭笑道“現在雖然看起來是這樣,但汽車未來的潛力絕對不可小瞧,終有一天它的地位不會低于火車。”
從二十一世紀看,汽車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加起來,絕對的支柱產業級別。
周學熙說“洋人既然也造,說明它確實不會是等閑之物。是不是有這個模型就可以造汽車了”
“差的還遠,”李諭說,“差速器只不過是關乎汽車轉向的一個發明。雖然也挺重要。”
李諭之前已經仔細研究過美國騙子留下的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圖紙,雖然技術在李諭看來很古老,不過既然已經畫好了,的確省了很多事。